大学有哪些潜规则?请详细说说~
一般情况下,主办方看到报名名单就会知道谁能进入决赛,然后通过各方协商最终确定具体排名,最后比赛就从这个名单开始。-你觉得很黑暗很恶心吗?往下看。
无论什么比赛,什么活动,总要有组委会。可能是团委老师牵头的小组,可能是社团或者学生会,也可能是几个有实力的同学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组委会负责组织、准备、计划和实施比赛或活动的所有准备工作。
作为组委会,它有两个基础:钱和人。
首先是钱:钱用于招聘,前期宣传,安排场地,设置奖品。前期筹备工作的准备工作就是筹备资金。资金从哪里来?赞助商当然是学校里的活动。通常主办方是学校内部的学生处或者各学院的团委办公室。学生活动是年度工作考量的重要指标。老师手里有这个预算。当然不会很多。只靠这点钱搞活动,通常都是很苦的经历。那么第二个资金来源就是商业赞助,也就是外联部做的。企业要推广自己,就要把钱投在这个活动上——也就是招商引资。当然,政治课我们都学过。资本家是邪恶和吝啬的。很多企业会提出用其他资源代替现金,比如200箱饮料。如果组委会不幸遇到小气的团委和万恶的资本家,那么他们只能用最后一招——门票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还要承担很多风险。在门票收入收上来之前,组委会会自掏腰包维持生计。当然,有风险就有回报。如果没有亏损,而是盈利,那么这笔钱肯定进了你的口袋。“资源交换”。
钱的问题勉强解决的时候,就要考虑人的问题。以一场校园常见的歌唱比赛为例:比赛前,我们需要会写大字、会画海报的宣传制作人、网络推广员、报名接待人员、采购人员;运营、后台化妆师、主持、评委、记分员、场务等。谁需要现场设备;观众需要导游和保安。就算能重用,加起来也就30多个,而通常组委会的核心也就两三只小猫。我该怎么办?联系团委,学院,资本家。谁的人多,谁就是主办方,谁的名字就更突出,谁的年度工作总结就写得好。资源交换~对。
好了,现在两方面都解决了,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了。这时你发现报名名单上有个孩子是XX学院老师看重的学生干部。希望用这次比赛的校级奖项换一张党票。而且XX学院的老师之前跟你说过,他们前半学期学生工作组织少,后半学期要努力。好吧,现在你在花别人的钱,用别人的人,甚至因为你组织了这个活动,一个月没上课,还要问别人考试成绩。这孩子唱功不算太差,长相还过得去(丑老师不会看重)——我问你,你想让她进决赛吗?当然啦!资源置换!
那就接着说,我之前说过,资金来源和人员来源通常不是一家垄断的,所以你还了这家的人情。其他人情呢?你说你用的都是校外企业?那么这个活动就是一个商业活动,不是学生活动,但是批准后不允许你进入校园!而且,你用的是你的钱和企业的人。企业要你做什么?考虑到这个活动历史悠久,今年你就去清水塘吧。你想明年做吗?结果,70名申请者被排除在100名申请者名单之外。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可互换的资源。
所以,黑就这么无奈的黑到底?不要!对于团委、高校、企业来说,都知道适可而止,不能把群众吓得来年不回头。所以在这份获奖名单中,关系户的比例一般在30%-70%之间徘徊,不会占据全部高地。——尤其是第一名,吸引众人目光的位置,聪明的主办方会清洗这个位置,不考虑后台意见,只看观众反应。因为第一名是招牌,代表了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赞助商的脸面和比赛本身的口碑指数。第一名是众望所归,没人会深究23456是谁;另一方面,第一名太名不副实,只会起到反效果。所以,同学们,不要灰心。虽然没有10的名额让你去竞争,但至少有五个左右,至少还有第一名。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当然也不是完全无奈。比如你可以组织一个庞大的亲朋好友群体,或者自己掏钱买票。如果不行,你可以苦练十年唱功。反正投资了才能生产。资源交换。用你的技能换取名声。
啊,你说评委是校外请来的,不会介入?那很容易处理。你什么时候见过评委唱票?收票的人不是学生会里的某某。不然主持人总是组委会邀请的。真的需要评委现场给分。评委都是来自组委会的“资源交流会”。为什么要邀请那些“捣乱”的评委?
二、关于考试:
如上所述,学校里会有一群学生,他们的工作重心是组织或参加各种活动,无论是为了赚钱,锻炼能力,还是博取名气。大多数情况下,活动和学习是不可能兼顾的。毕竟精力有限,所以这些同学在学习上肯定是落后了。我们做什么呢来交换资源。
这些学生在这些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除了他自己,就是他的直属老师。更极端的情况:所有学生都一心一意学习,没有人参加学生会。然后这些工作都是团委老师的工作,现在有人来帮他分担工作,创造业绩。(学生每获得一次校级表彰,学院团委的表现就会加分。)现在人都要考不上了,还得补考。你看袖手旁观吗?以后谁给你打工?于是乎,团委老师就开始努力了。他会先找老板,比如院长、主任等等。老板看到了,小伙子(小姑娘)为我们学院的学生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应该表扬支持!(关键是他也怕下面的人冷了就不行了。)于是他向老师打招呼。老师为了一个学生的表现去反驳老板的面子值得吗?特别是有些科目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大笔一挥就搞定了。多做几次,老板就高兴了。嘿,你真给我面子。关于你侄子明年入学的事来找我!
嗯,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证明了一件事:如果你考砸了,老师有笔。既然老师可以和院长交换资源,也可以间接和从事活动的学生交换资源,那么普通学生也可以吗?当然了。只要知道教师资源的成本。
第三,关于成绩
你为什么谈论考试和结果?因为这其实是两件事,卷子确实是老师评的,但是你把成绩打印给老师看吗?不是吧?
现在学生的成绩是电子化管理的,所有的成绩都在一个数据库里。许多教师拥有不同级别的权限,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修改数据库。我们不谈制度,只说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亲自”给你修改成绩。
1.你想出国留学:人脉都不错,除了这张平时的成绩单。-你找到老师了。我考上了XXX大学,毕业后去了他们那里。现在我只需要一份好的成绩单。老师一听,就汇报说我班有个才子,学业很突出。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获得了XXX的录取资格。希望学校支持他。学校一看,咦,又有一个留学生。回去招生的时候说成功留学了多少人,还要收多少学费!盖个章,同意!老师拿着这个带你去数据库。改变它。换一门课的费用是10元!你看,你的努力得到了学校的支持,这太好了。
2.一个老师想赚钱:他的权威比较高,换了也没人能发现。他能找到的也是自己人,就悄悄把消息传出去,能改分,一个600!只要不把成绩改的离谱,就完事了。所以你需要多认识一些人脉广的同学,以备不时之需。
3.密码丢失:我的一个学长很幸运的拿到了密码,让全班受益。后来发现学长被处分了,但是分数没变,因为学校丢不起脸,查不出原来的分数。
4.你要毕业了:只是毕业是没有用的。你需要有人为你说情,弄个门路,收点费用。学校会在就业问题上支持你,但是记住,这是一个小区域,而且必须是值得信赖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学生会学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第四,关于学生会
以上三段,我一直在强调学生会同学的优点。其实除了学习,在学生会或者社团工作过的同学,综合素质都比其他同学好很多。这个“综合素质”是指知识、经验、组织工作、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成本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举个极端的例子,两个学生,智力相同,年龄相仿,背景相似,一个在基层工作,每天做机械重复的工作;在国务院见习,每天参加各种上层决策会议。不会花很长时间的。一个月后再拔吧。谁更好?很明显。而这就是每天上课和花时间在老师办公室(行政老师办公室)的区别。
加入学生会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直接加入学生会各个部门,一个是当班级团支书或者班长。总之,你必须由团委或者党委老师直接领导,让他记住你,把你当成自己人,而不是“其他同学”。
大一记得做个声明。大一的时候,大量陌生学生涌入校园,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在老师能够完全掌握这群学生之前,他需要一部分学生反馈给学生内部的声音,传达他们的意志,做自己的手脚来控制和引导“其他学生”。这时候你主动投降,你就是“自己人”。到了高二再想进去的时候,你就成了“局外人”了,亲人和朋友是有区别的,你懂的。
PS:学生会部门分类对应的锻炼能力;
1.办公室——每天和老师打交道,和公务员的工作差不多。即使去了国企,还是在办公室上班。
2.国际联络部——招商销售的储备,可以在工作中早早获得经济利益,直接锻炼谈判能力。
3.组织各种活动的部门——组织能力、计划与执行、整体规划与管理能力。你从来没有在大学组织过活动。你面试的时候怎么敢把这些能力写进简历?
4.俱乐部各级领导或部长——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品牌营销、各种公关——不指望你做得好,但这些是一个合格领导的必修内容,也是一个新员工值得企业培养的基本原因。
5.宣传部、电台——设计、广告、营销,企业的市场部都喜欢有这些孩子。如果你有幸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工作,在学校可以横着走~至少请假方便很多。
6.不记得还有什么部门了。欢迎补充他们。
五、关于考研:
学术型大学希望所有本科生都考研,因为考研的人越多,学校的学术地位越高,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就业率也能得到保证。至于研究生以后的就业问题——这个还没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先放一放。
研究生考试其实有点像国家公务员。先参加统一的笔试,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术储备,然后让学校从通过考试的人中挑选,这样才能看着顺眼录取。既然形式一样,招数自然也一样。笔试通过的话,就看面试官面试的心情了。为什么我们学校考研容易?因为老师还是那一批老师,为了本科生的就业率,自然要优先考虑“自己人”。明白了吗?如果成为导师的“自己人”,当然可以享受“内部”待遇。
所以如果你确定自己以后注定要考研的话,最好从大二开始就和未来的导师套近乎,先互相熟悉一下。如果你不想在我们学校考,那就远程联系我,邮箱,QQ,MSN,随便。当大部分人收到一封远方仰慕自己、求知欲极强的学生的来信时,心里那根被称为“虚荣心”的心弦会稍稍提起。所以你第一次接触应该不会太难,然后就看你的沟通水平了。对自己的外表自信的人可以在邮件中附上照片。毕竟视觉印象比文字更清晰。——你猜,如果你能和导师保持这种亲密关系,你考研的时候他会直接带你进门吗?
六、关于就业:
1.很多同学喜欢在找工作不成功的时候抱怨现在不在乎找工作的人太难了。
2.学生会的同学找工作比其他同学成功很多,当然有实习经验的更高。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实习期间,你的领导和同事就是你的关系。如果你和他们相处得好,会有很多来自他们的“内部推荐”的机会——要么来自他们自己的单位,要么来自他们的商业伙伴。
企业开始招人,一定是任人唯亲,就像你现在要创业,一定会和你认识的人合伙,你放心。同理,企业会先找自己认识的人。如果没有,他们会找认识的人,等等。所以在招聘网站上根本看不到很多实习生的工作,因为没有对外招聘,直接“内部消化”。
那为什么学生会的学生都能顺利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比其他同学的优势是认识很多学长,而且因为工作关系,一般都相处的很好。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学长在做什么?是的,他们已经是正式工人了。他们的领导会问他:“我现在太忙了。你认识可以来实习的小朋友吗?”你看,这就是关系。
另外,找工作的时候,尤其是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所谓“男怕入错行”是真的,这就涉及到你的职业生涯从哪里开始。但并没有很多人夸大的那么严重,因为还有一种行为叫跳槽。你知道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周期有多长吗?才三个月。因为这三个月足够你去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个企业。
另外,有些简历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用:
学习能力——公司雇佣你是为了给他创造价值。你说你学习能力很强,有个P,是在这里学会跳槽的吗?
管理和组织能力——如果你没有管理过五个人以上,就不要找骂。你是这个宿舍的负责人吗?面试官三句话就能看出你在吹牛,何必呢?
有些奖学金——不是所有的想法——你真的很有创意,不要这样写,就说案例有多好。
小心——如果简历中有标点错误,就过了。你在骗谁?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也许你的照片会一针见血?
所谓的潜规则,其实无非就是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易——你找到店家,你付了钱,你就拿了货。交换资源,很公平。所以在你有能力制定规则之前,先遵守规则,不要骂大街。那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