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和工具?
听听他们怎么说。
↓↓↓
01
@京京京京(企业记录& CEO;北京萨奇恒丰商贸有限公司副总裁)
这个问题很好。目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贵的是时间而不是金钱。获取信息最快捷高效的方式就是获取朋友圈人脉,以及自媒体和自媒体的行业顶级大咖和领军人物。我经常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同时,对于圈子、领域、层次的选择也很重要。我很少花时间在免费的社区和活动上。近年来,免费代表了冗余和过时的信息和二手知识。
还不错,只是时间成本太高。所以,如果能花钱买到精准的知识和垂直的圈子,基本不会选择免费。当然,目前选择付费知识和圈子也存在一些低效的地方。所以还是要有持续的积累才能做出高效准确的判断。这也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身边的朋友决定了一个人的状态。当一个人周围都是玩得开心的人时,随便了解一些信息,你就会觉得很有力量。
但是,当我发现我的朋友们可以一天看几本书,获取信息,吸收信息更快更强的时候,我也会受到影响,效率更高。
如果连续两晚不睡觉,情况会变得更糟,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出错。如果连续三天不睡觉,可能会产生幻觉,变得神志不清。持续的睡眠剥夺甚至会使人失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02
@胡颖(昌邑首席运营官)
你好,这个问题稍微宽泛一点,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沉淀阶段和需求都不一样。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历吧。
10多年前,互联网诞生之初,我一般会用谷歌搜索,获取一些信息,这个习惯一直传承至今。那时候我刚接触营销。那个时候,我非常缺乏关于市场营销初级阶段的知识。我最关注的是行业杂志(比如销售与营销、商学院)和专业网站(比如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广告网)。
后来发现自己知道的很多,有话要说,但不知道为什么会知道。
于是开始进入信息公司进行实际操作。当时带我进营销门的师傅教我逻辑分析(就是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也叫脑图),这是锻炼我个人逻辑分析能力的工具。
后来离开广东去了上海,开始学习麦肯锡的一些方法。比如外面卖的书,麦肯锡教的写作武器,麦肯锡教的思维武器,几乎都是麦肯锡工作轮的场景描述。
当时17PR、中国广告等网站和杂志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其了解较多。2006年左右混互联网的时候,一般都会关注新年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财经频道,以及Donews、CCID、天极等社区或专业门户网站,还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周刊》等媒体。
后来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项目主管的时候,比较关注财经资讯,包括个人博客,比如叶檀、水皮、李稻葵、胡祖六,还有一些投资圈、媒体大腕的个人博客,主要是了解他们对宏观经济层面的解读和看法,关注国家发展热点会给行业的变化带来哪些机遇。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时不时关注一些公众号,比如keso怎么想,腾讯,阿里铁军,蓝调,长江商学院,故宫淘宝,管理技巧,管理智慧,湖畔大学三板斧,凯巴,历史真相解密百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涉及的方面很多,甚至文学、商业地产、风水等。,主要和工作、生活有关。
你想了解哪些工具?其实应该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总的来说,我更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的意识和洞察力。比如日常出门,如果不能坐公交,一般会更多的选择坐地铁或者公交,因为可以近距离观察大众在做什么,有什么新的广告/产品出来,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渠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海报,还有哪些元素缺失,有哪些不足,如果设计出来我会怎么做。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晚安
03
@张春杰(果不其然创始人)
首先,得益于手机、电脑等网络电子设备的发展,你几乎可以无所不知,从中获取营养,如何整合利用是另一部分问题。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实践经验比信息更重要。
其次,生活中为了获取信息,信息无处不在。比如听到别人说话,不管是熟人还是路过的陌生人,分析他们的语言信息,根据语气、措辞判断潜台词和目的,了解对方的思路,知道其优缺点,以及用词的漏洞,什么样的词能吸引对方,如何在用词上占据主导地位等等。这个过程会在瞬间完成。
不断提高这个能力,分析的越准确,对工作,社交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考研拖鞋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考研拖鞋哥ID: xztuoxi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