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学430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无论研究什么样的心理现象,采用哪种具体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基本都是一样的。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提问;(2)查阅文献;(3)形成假设;(四)制定研究计划;⑤收集数据和信息;⑥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处理;⑦结果分析;8得出结论。科研从问题开始,前三步就是选题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提出假设,考虑和选择验证假设的方式方法,考察选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中间两步是围绕验证假设制定研究计划,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及其操纵和记录方法,控制无关变量,然后收集证据论证假设。后三步主要是运用逻辑方法、统计方法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解释研究中的现象和变化规律,说明所得结果与假设的符合程度,形成结论。最后,这项研究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出来。所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其实就是假说的提出和验证的过程。心理学家总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和基本研究类型一般需要分析三类基本变量,即躯体变量、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谓变量,是指可以测量的条件、因素或特性。人与动物(主体)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遗传、发育、动机、智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统称为有机体变量。影响机体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如外界的声音、光线、生活和工作条件、学习环境以及他人的言语、行动和态度的变化等,统称为刺激变量。由刺激引起的身体行为的变化,如反应的速度、频率、正确性和强度的差异,统称为反应变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这些变量与引起这些变量的各种因素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并通过对这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根据上述变量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被控制和操纵,心理学研究可以分为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两种基本类型。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是研究人员在受控的情况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其按照预定的计划变化,并观察和记录因变量影响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一般的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刺激,因变量是反应。如果观察到因变量的产生和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那么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比如在一个实验中,奖励方式(自变量)的变化确实引起了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变化,而学习成绩的变化是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因此,心理学研究也必须考虑这样的中介身体变量。虽然身体变量不是可以提前处理的自变量,但要考虑并适当处理,比如选择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相近的被试,以突出自变量的影响。所谓“控制情境”,就是研究人员严格控制自变量,排除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者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条件固定,否则就很难正确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相关性研究是根据与被试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研究者首先选取两个可测量的变量(如年龄、智力、兴趣、学习成绩等。),然后用相关法统计计算这两个变量的测量结果,再根据得到的相关系数解释研究结果。相关研究所需的资料通常通过自然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测试等方式获得。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能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不足以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系统。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谱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验、测量、调查、观察和存档。实验方法通常是在实验室中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的。自然实验是观察自然条件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通过向受试者提问来收集数据。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分为口头调查(访谈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言行来积累数据。因为人是有意识的,有自我意识的,才能认识自己,所以心理学有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自我观察。心理测量是指运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为心理和行为确定一个量化值的方法。其中,心理量表法根据单位和参照点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四种。测量又称心理测量,内容广泛,形式上可分为言语测试和操作测试;心理物理法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对应关系,主要有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档案法是一种收集关于主题的文献(如日记和自传)的研究方法。从无关变量的控制和自变量的操纵来看,档案法最低,实验法最高。他们收集的关于心理事实的信息可以是定量的或非定量的描述性信息。在具体的研究课题中,各种数据都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显示出应有的科学价值。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心理统计学和逻辑思维方法。心理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心理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描述统计学提出的是一般数据,而推断统计学是在描述统计学的基础上推断出总体,即从样本的数据推断出总体的数据。逻辑思维方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类和推理。
除了以上,心理学研究中还有其他方法,如文献综述法、个案研究法、发展研究法、模拟法等。
模拟法是根据某种近似的理论设计出一个类似于心理活动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来间接探索原型的本质和规律。心理学研究的模型很多,主要有潜在特征结构模型、数学模型、理论模型和图形模型。
发展简史及现状心理学在19世纪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哲学的一部分。尽管学者们从哲学的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了许多推测和描述,但这些都不能称之为心理学的科学研究。随着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心理学诞生的同时,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引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开始出现。18年底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工作的天文学家发现,人们报告的恒星穿过望远镜标记的时间略有不同。1822年,德国天文学家F.W. Bessel测量了刺激出现和反应发生之间的时间,当时把这个时间差方程叫做。在1850中,H.von Helmholtz用反应时法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率。因此,反应时方法一直是心理学中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见反应时)。后来,G·T·费希纳用定量实验测量了感觉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并在《心理物理学大纲》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实验研究方面,除了冯特对感觉、知觉等简单心理现象的诸多研究外,其他著作还有:C. Stumpf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声音和声音混合的现象,发表了《音乐心理学》;缪勒对知觉、记忆、表征、思维和想象进行了实验研究。h .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通过实验测量记忆与遗忘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记忆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方法。E.L .桑代克以问题箱中的动物为实验对象,开创了实验动物心理学的研究;等一下。在个体差异的心理测量中,f·高尔顿对感觉辨别和反应时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发表了《论人的机能及其发展》;J.M. Cartel整理了握力、运动速率、感觉辨别和记忆的测试,并创造了“心理测试”这个术语。a .比奈。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助手t·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等一下。
20世纪初,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由于各个学派的哲学观和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比如结构心理学用内省来研究经验的元素构成;功能心理学用内省和客观观察来研究意识的基本效用;行为心理学强调研究外显行为的客观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经验的整体性;精神分析使用临床分析来研究无意识和心理异常。所以,虽然各个学派都想知道人类有机体是如何工作的,但是他们对方法论的侧重却大相径庭。然而,总的来说,实验和定量研究方法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数理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是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数理统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出现了描述统计学,以高尔顿和k .皮尔逊为代表;推断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R.A. Fisher为代表。在研究优生学和心理学时,高尔顿提出了一些描述统计学的重要概念,如中位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差、相关和回归。Spearman,C.E .提出了相关系数的概念,并在心理学研究中首次使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1925年,费雪的《研究者统计方法》出版,为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范式。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贡献在于为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三个程序:①随机选择被试;②实验中的被试控制;③用统计学方法检验研究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数理统计方法的发展,非参数分析、序列分析和多元统计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心理学研究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比如人类认知活动的信息传递、信息转换和信息流的分析,管理心理学中人机系统、人机界面系统和组织控制模型的研究等等。1965年,L.A. Chad发表《模糊集》一文后,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也被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
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目前,心理学家在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既重视精细实验和仪器测定,又重视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②越来越重视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一方面,各种心理学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③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电子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用途,它不仅能呈现刺激和记录反应,还能处理数据和控制实验程序。④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国和苏联的心理学家特别注意这一点。可以预期,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会产生新的更有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
古代很多人,包括很多著名学者,都把人的言行归因于一个特殊的实体,那就是灵魂的主宰。
如中国古代奇书《黄帝内经》作者元阳真人提出“精生,两精相争为神,顺灵者为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指出,灵魂有三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欲,其中理性是智慧,起指导作用;激情服从它,是它的助手;欲望占据了最大的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被理智和激情所控制;
圣奥古斯汀,354430),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进一步认为灵魂可以通过意识的内省(按内省,指主体内部的自省或自我观察、自我报告)来接近和理解。
根据最早出现在1590的心理学原名,“心理学”一词是由希腊语“心理学”和“逻各斯”演变而来的。前者意为“灵魂”,后者意为“诉说”。心理学合起来就是“解释灵魂的学问”。从词源上看,心理学,顾名思义,是对人的心理或精神的研究。
虽然人们研究心理学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严格来说,正如赫尔曼·艾宾浩斯(18501909)所说,心理学其实“只有很短的历史”。原因在于,在19世纪中期之前,心理学一直被纳入哲学的矩阵中,只使用思辨的方法来描述人的心理现象,所以它的发展极其有限。直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才蓬勃发展,科学实验方法才被广泛采用。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18321920)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冯特的心理学以德国的感觉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为基础,吸收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采用了心理化学的观点。冯特提出把心理或精神当作“事物”,同时把被认为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现象,把意识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通过内省和实验的结合来分析人的意识可以解释人的心理。这就是结构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运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独立心理学流派。冯特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位正式研究心理学的教授,因其卓越的努力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学的学术权威,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1874出版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不朽著作,其重要性犹如心理学独立宣言。
建构主义心理学成立不久就遭到了心理学界的反对。一方面,由于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不幸短命,后继无人,成为心理学史上的杰作。另一方面,也因为反对者的不同意见,逐渐演变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不同学派出现之初,原本是一致反对结构主义的,但争论越复杂,最终演变出越是相互排斥、分歧的观点。
在美国,与冯特同时代的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也以意识为对象,但他将实用主义应用于心理学,专注于个体适应环境时心理或意识的作用。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意识的状态。所谓意识状态,包括感觉、愿望、情绪、认知、推理、决心、意志等等。詹姆斯将意识描述为一种连续的状态,即所谓的意识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所谓对意识状态的解释,就是研究它的原因、条件和直接后果。詹姆斯认为,心理活动是有目的的,它总是适应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在适应环境中的功能效应,而不是心理现象的结构,从而创立了功能心理学。功能主义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影响不大,20世纪30年代以后被其他新兴学派所取代。
在詹姆士的影响下,约翰·布罗德斯·华生(18781958)有意将研究重点放在作为意识活动结果的行为上。沃森声称,人应该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被研究,人类的行为应该像化学、物理、生理学和所有其他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一样被研究。沃森还断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称为意识、感觉、知觉、表象或意志,因此必须从描述人类行动的语言中彻底消除所有这类词语。沃森极力主张,心理学只能研究能被他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实验应局限于客观观察刺激-反应的结果。沃森创立了行为心理学,风靡一时,一度统治了20世纪初的心理学领域。
在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因其对自然科学的严格坚持而受到批评,同时,受其他学派理论的影响,一些原本属于行为学派的学者,如克拉克·伦纳德·赫尔(18841952)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托尔曼(18861959)等人不再坚持“客观性”原则,而是他们的观点是,心理活动应该和行为一样被考虑在内,这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主导思想。
但是,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无意识心理倾向支配的,所以人也是受无意识支配的。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首先提出了这类无意识问题,并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从意识世界进一步扩展到无意识世界。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把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对立的部分。他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无意识世界中的性本能(性冲动)决定的,不了解一个人的无意识世界就不可能了解他的心理。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分析的强调与冯特对有意识分析的强调相反,精神分析来自于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复杂。事实上,精神分析不仅是现代心理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人类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弗洛伊德的名字和精神分析也为大多数有文化的人所熟悉。很多初学心理学的人往往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认为这种心理学只涉及对精神错乱者的治疗,由此可见弗洛伊德的影响之大。
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建立在精神病人的心理现象上,所以普通人以推论来概括是必然的,而且弗洛伊德的理论缺乏对人性变异的社会文化解释,这也是经常被诟病的。所以精神分析学后继者的理论取向会被放大,包括对现实社会文化中普通人行为的解释。这些心理学家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以蜜糖(卡伦·霍妮,18851952)、苏利文(哈里·斯塔克·苏利安,18921949)、弗洛姆,19001980)、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19021994)等人为代表的新弗洛伊德派,否定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学观点,认为
在德国,比行为主义早一年的心理学家有马克斯·韦特海默(18801943)、科勒(18871967)、考夫卡(Kurt Kofka,65438+)。他们认为整体不能用零碎的部分组合来理解,决定整体的不是由要素组成的部分,而是由整体规定的部分。整体的特征是基本的,而某些部分的特征取决于它们在整体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当整体化为部分时,整体就看不到了,部分的组合不等于整体,但整体大于部分的组合。原因是意识形成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所以感知的心理组织是最重要的。以四条直线组成的正方形为例,人的感知不是两条等长的横线和两条等长的竖线,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在四条直线上加了一层“格式塔”。他们还认为,心理现象不一定反映物理刺激的事实,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的,而心理现象是个体对其进行选择和组织后的反应。整体被感知成什么形状,就决定了人与外部现象的相互对应。可以说,行为主义侧重于接受外部现象(刺激),格式塔心理学侧重于捕捉外部现象的方法。
20世纪30年代,纳粹势力开始在德国兴起,同时许多德国心理学家逃到美国,使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在美国各地广泛交流,促进了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其中,从德国跑到美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18901947)在人际关系心理学领域最为活跃。勒温通过实验研究了群体和人际关系的理论,提出了群体力学,为后来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鉴于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学(又称第一势力)和行为主义(又称第二势力)在概念上并不是“以人为本”,心理学中出现了第三势力,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心理学必须基于正常人的需求,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体验,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等。因此,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19081970)和卡尔·兰塞姆·罗杰斯(19021987)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西方逐渐演化出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如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这就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知识的历程。从广义上讲,心理学中任何一个以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为中心的学派都可以称为认知心理学派。比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创立的皮亚杰学派,就被认为属于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在西方,大多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所以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具体来说,信息加工心理学侧重于信息的接收、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过程,即感知、记忆、表征、思维、言语等。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当前认知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分类,在更抽象的层面上研究人的信息处理各阶段的特征,就像研究计算机程序的作用一样,以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将一些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思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不言而喻,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目标的科学,它是通过吸收包括冯特的结构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实验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在内的功能心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
望采纳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