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54 38+0 65438+10月浙江选考和英语科目考试点评
思想政治:
突出必要知识,加强价值引导
王国芳,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嘉兴教育学院高级教师沈宇春
2021 1思政选考试卷保持浙江命题一贯风格,稳字为先,突出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强化价值引导。试卷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遵循考试说明,保持浙江特色。
从考试内容来看,全卷突出主要知识,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学科必要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比如,综合题主要考察消费、公民、意识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欧盟的地位和作用、美国的两党制等知识。从试卷结构来看,题量和分数分布基本稳定,遵循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从题型设置来看,在保持“小切口、深分析”特点的基础上,部分题型(如38题)进行了一些改动,是对考核学生关键能力的有益探索。
二、依托社会热点审视学科内容
试卷以社会热点为依托,将学科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融为一体,考查学生运用主知识、整体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涉及的社会热点包括中国建设的成就,如“一带一路”的成就、脱贫攻坚年等,使学生答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家国情怀的过程;还有中国体制机制的优势,比如中国国有营商环境的优势,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还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如33、34、40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三,突出学科功能,加强价值引导。
政治方向的规范和价值导向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核心课程的重要功能。试卷贯彻了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了主旋律,蕴含了指导知识考试的价值观。如12、14、15、16、19、25、31、39题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制度优势,引导学生坚定“四个”的考题,引入小张、“小清河”、志愿者等青年,创设志愿服务、扶贫、志愿者“精神”等情境,引导学生热爱
每一份试卷都值得深入研究。浙江省已于2020年秋季推出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选考命题必然与现行的考试描述框架下的选考命题有很大的不同。从现有的试卷中品味和寻找新课标的方向,是思想政治教学非常关注的问题。
历史:
历史价值引领关键能力的考查
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金丽君,杭州薛军中学高级教师
2021 1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试卷依托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延续了浙江卷的命题风格。在保持试题结构、数量、内容稳定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在突出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突出了历史价值观指导下的立德庶人。对新教材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变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是坚持价值导向,落实育人目标
坚持价值导向,突出学科属性,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高度思考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和人类发展,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一是以历史价值观为导向,关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问题26分析甲午战争后,面对民族危亡,张謇“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问题28:长期看秦朝和大清疆域的统一,理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中我们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使中华民族“汇聚成一个整体”,在抗战中凝聚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从民众支持的角度来看,认识中国* * *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众的选择。
二是渗透人文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问题27: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与莎士比亚的比较,分析15世纪新“商路”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了解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问题29以“科学引领发展,科技助力生活,科技史亟待全人类反思”为主题,考察浪漫主义的观点,反思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丰富人文精神的内涵。
第二,突出能力测试,落地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是运用科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首先是强调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8、14、26、27、29题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问题3,11,20,25考查辨别和运用史料的能力。4号,7号,10,11,12,15,16,20,21,22,23,26,27,28,26。
问题26:“概括民族工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总结历史动因”,问题27:“比较人性的不同表现,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问题28:“说明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作用,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第29题“浪漫主义思潮的提炼与论证”,考查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理解事物本质、评价历史事物、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是考题精心设计,注重思考的内容,突出学科能力的多维度考查。6道选择题,包括8题、9题、14题、16题、20题、21题,除8题外均采用不平衡组合形式,提高历史思辨能力;非选择题的26、27、28、29题,多使用原始材料中的“关键词”,指向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新形势下的解题能力。特别突出的是,第29题(3)要求学生提炼论证自己的观点。
地理:
以情境为载体,以素养为导向。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郭剑锋。
杭四中特级教师耿。
一是难度适中,稳中求进
全卷试题保持了浙江地理考试的一贯风格,即材料表达简洁,图表清晰,题干切小,层层递进。有些选择题通过设置干扰项来增加区分度,而非选择题则设计了“说”、“简述”、“解释”、“分析”等不同的动词来体现考试的选择功能。
第二,创设情境,评估能力
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引导学生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了“学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理念。比如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预防山体滑坡、观察日出日落、发现飞机尾部云带、对比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化等,可以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评估学生的核心能力。
第三,聚焦热点,加强素养
试题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突出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地方性和全球性问题。如“城市雨污水收集与排放系统”、“浙江平菇生产”、“城市数字产业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和解释身边的地质现象;如“中国洪水与降水、地形的关系”的分析,“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的讨论,“日本的粮食问题与温室生产”以地域为载体,考察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地域认知水平;如“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有益影响”、“所罗门群岛的海藻种植”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察学生对人地和谐理念的理解;比如“成都双流机场布局优势”试题,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渗透地理项目规划与决策的意识。
四,图文并茂,突出特色
地图、统计图和文字是地理试题信息最常见的呈现方式。本卷图表多达25张,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在传统的基础上,关注图表呈现方式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来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西非局地大气环流示意图”,通过平面和三维空间方位的透视变化,考察学生对这一地区大气环流形式的认识。再比如,等值线图采用了分层的颜色,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他们更加关注主要信息。
物理学:
强调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聘教师。
桐乡市冯明中学特级教师赵会松。
全卷题型紧密联系考试说明,知识点覆盖面广,以主要知识为基础。试题联系实际,体现能力和观念。试卷风格和数量保持稳定,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主要特点是:
第一,反映中国科技的最新成就
试题多以国内最新科技成果为题。比如问题2中的“九章”量子计算机,问题3中的“奋斗者”载人潜水器,问题14中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问题7和问题21中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考题与时代息息相关。在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找出相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要应用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第二,注重对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
在设计试题时,特别注意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细微区分。比如1题中功率单位的物理意义,4题中作用力与摩擦力的区别,6题中“相继”一词所隐含的物理过程很容易导致理解题意的错误,7题中故意设置额外的已知量进行干扰混淆,8题中通过类比环形电流磁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长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11题从能量分配流程图中读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料最终转化的内能,13题要求考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第三,强调真实情境中模型的构建。
试题强调模型构建,重点考察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17题“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二),在新的情况下如何只用三根针解题。问题20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显然,情况已经从普通模型发生了变化,临界条件也受到了限制。21题情境新颖,字数较多,考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模型并不容易。这个问题的难点和关键是根据切割磁力线相对于磁场的运动来判断ab杆上安培力的方向,然后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导轨和轿厢上的力。问题22是常见的组合场问题。通过对离子注入过程的分析,重点介绍了物理模型的构建。
化学:
稳中有变,变中有创新。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所高级教师刘健
浙江省富阳中学高级教师邵传强
2021浙江省化学选考试题保持了试卷结构、题量和题难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了测试化学核心素养的导向,呈现出“在稳定中变化,在变化中创新”的风格。
突出“以德育人、以服务选人、以指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比如21、24、25、28、29题,都是在之前题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创新,可以引导高中一线教学走出“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复习题”的泥潭。
聚焦必备知识,测试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试题全面覆盖高中化学核心知识。全面考察了基本化学术语(4,5)、核心概念(1,3,7,10)、重要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性质和应用(6,8,9,12,14,15,364)。材料结构(16,26)和基本实验技能(11,25,28,30)。试题全面考察了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如23题对CH3COONa溶液受热时pH变小原因的分析、26题通过数据证据对醋酸分子缔合的推理、29题对奇异物质晶体类型的推理、平行反应调控机理的分析等。这些陌生的试题要求学生从微观结构、平衡、速率等角度系统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半滴”30题的操作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实验,真正做实验。11的D项引导师生注意实验安全。
试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选择题1-14大部分知识来源于教材本身,学生上手容易,学习感强。试题28、29、30、31很好地实现了不同模块、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测试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测试29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区分度较好;问题23、24、29-(3)(5)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
生物学:
联系实际,突出思维,选拔人才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所高级教师邵乃军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周丽婷
根据《浙江省高考科目考试注意事项》(生物)的要求,充分发挥等级考试“以德育人、服务人才、指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能力立意、指向素养、稳中求新”的命题。全卷注重对主要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加强对生物概念学习和思维品质的评价,有利于指导学法和教法的改革。
第一,关注社会问题,突出课程教育
试题结合艾滋病、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基础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公众健康安全意识。比如1题敦促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问题20:根据新冠肺炎的疫情,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加深对传染病预防和免疫反应过程的理解。
试题倡导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如2、7、26、29题分别从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生物入侵、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等角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绿色发展”、“天人合一”理念的认同。
第二,创新考试情境,落实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试题从不同角度创设情境,如第23题“踩钉子时的反射活动”和第29题“降解污染物细菌的分离与固定化”、“生物医药生产”等生活和生产情境,以及第12、21、22、25题等生物模型情境,为有效评价被试的核心素养创造了条件。第28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丰富了试题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染色体DNA相对含量直方图分析植物的核型,并进行遗传分析,充分考察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强调实验探究,突出学科特色。
实验探究是生物学本质的重要表征,也是提高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本卷问题从实验操作、方案设计、结果和原理分析等维度进行考查。比如问题6,10,18要求学生分析相关实验操作中的各种问题;问题27基于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第30题以科学史为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特别是(4)提问的角度和形式新颖,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很好的考验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技术(信息技术):
突出学科本质,体现教学导向。
海宁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陈悦
魏,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2021 1信息技术试卷严格遵循标准命题,坚持服务人才、指导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科特色明显。试卷整体结构稳定,题型设计多样化,试题情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体现了一定的学科教育价值和德育导向。
一、坚持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考查,突出学科性质。
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是理解、分析和解决信息问题的必备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本支撑。本试卷保留了信息技术试卷的双基要求,以教材为基础,围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设计。例如,1、2题考查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知识;问题3和问题5考察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和使用GoldWave处理音频的方法;问题4、6考察字符编码和图像容量计算;而7、9、10题考察的是VB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程序理解。这些问题是根据教材和学科基础知识设计的,有利于引导教学回归。
第二,注重核心内容考查,注重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应用知识和解决学科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倡导的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学生能力和素养水平的做法。比如试卷中的11和12题,聚焦算法和编程两个核心算法——冒泡排序和二分搜索法,13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计算、筛选、图表等主要方法处理数据,并利用处理结果识别相关结论。问题14侧重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
第三,加强计算思维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发展
计算思维是学生未来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最能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一直是信息技术选拔的重点考核内容,而算法和程序设计是反映学生计算思维水平的主要模块。本卷第8、9、15、16题考查算法表示、算法理解、抽象建模、算法实现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对不同层次计算思维的考查要求。问题15和16以解题为主。学生需要结合题目描述和程序代码提取算法的思想来理解和改进算法,加强了计算思维的考察深度。问题设计梯度明显,很好的实现了分层考试。本卷以计算思维的考核为基础,为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继续深造,立足现代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通用技术):
从真实技术问题的角度凸显通用技术学科的本质
孙俊,杭州市高级中学教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中学教师何伟年
通用技术2021 1试卷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考试说明要求制作。全卷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骨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保持正确和新颖,内容注重基础、应用和综合。试卷突出了对通用技术学科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材料多样新颖,充分体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技术特色。该卷为高中通用技术科目的选择性测试、科学评价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素养测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推陈出新,突出对骨干基础知识的考核
考题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在考试方法的入口上有所突破,可谓是保权推陈出新。比如1到5题依次考察了人机关系、设计评估、方案选择、尺寸标注、加工工艺分析;6至13题分别为应力分析、流程图、系统与控制、基本元件、逻辑电路分析、综合电路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骨干知识,他们答题的心理状态会比较稳定。但试题在考查方式上有所突破。例如,1题给出了台钻中不同零件的尺寸,如开关、手柄、钻夹头键等。是否从人机关系上考虑,区别于之前某个简单产品使用的动静大小判断或者人机关系分析。比如10题,通过比较不同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来考察学生对基础元器件的认知,考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突出通用技术学科的技术特征
与以往的考题相比,本次通用技术考题更加注重展现技术场景和解决真实技术问题,具有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比如问题4-5中平板零件的尺寸标注和加工;问题6夹紧机构中各部件的应力形式分析;第7题刨花板生产的工艺流程分析:第8-9题某储油罐清洗系统分析:第14题辊筒自动分拣控制系统分析。如此密集的使用技术场景和近真题,很好的考验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效防止学生按套路答题。
第三,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除了以往试卷中常见的对“图案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外,本文还注重对实际生产中技术要素的参考,增强了对“工程思维”的考查,使整篇试卷所考查的核心素养更加全面。以“图案表达”的考查为例,试题考查了“图案表达”的多个维度,从阅读简单的技术图案,如第4题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第7题的工艺流程图以及第12、13、17题的电子电路图;能选择合适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思路和方案的维度,如16题中的三视图线填充、15题中的设计草图绘制、17题中的电路图设计。另外,15题的方案设计延续了“通过设计将一个旋转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运动方向的改变”的设计理念。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本次考试允许手动控制或电机控制,并在试题变化中强调对“创新设计”素养的考查。
英语:
注重扫盲发展,有效促进学习和教学
江发兵,杭州市薛军中学特级教师。
方弘,杭州市常征中学高级教师
2021 1浙江省英语高考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试题的设计充分吸收国内外评价理论和研究成果,以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基础,以“课程标准”理念为基本导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主题语境考察考生的素养和能力。试卷结构稳定,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难度合理,科学性强,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第一,强化育人导向
试题的选择注重英语学科的教育价值。听力部分第12题涉及如何克服演讲恐惧;完形填空讲述了作者通过一次志愿者经历变得更加坚强的故事。这些语篇,包括读后感的延续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在面对特殊环境或与他人交往时,如何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阅读A文中提到的寻亲故事,家长应多陪孩子步行上学增进沟通的话题,以及语言运用第二节提到的体重指数增加问题,都体现了关心家庭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为来访的新西兰朋友写一篇欢迎词,考察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否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问题都显示了考试在价值导向和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二,突出发展文化素养
试题中渗透着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首先,试题根据所学的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考察考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运用第二节的58题、60题和65题。考生必须理解文本和语义才能得到正确答案。二、试题密切关注考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别是考察考生思维的逻辑性、判断力和创造性。比如阅读理解第二节考察考生在指称、词汇、语义方面的衔接与连贯知识;完形填空要求考生注意叙述的一致性、语境的指示作用(如36题)、逻辑的关联性(如41题)。试题中有很多题是考察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比如听力第5题,阅读理解第24题。此外,还考察了学生阅读后的文化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效控制教学
试题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倡在更真实的情境中评价考生的能力。听力材料中的天气预报、旅行、球类运动、饮食等话题,阅读理解中的步行上学越来越少的社会现象,其他队伍排队结账时总觉得快一些的心理感受,课文中欢迎外国友人参观的活动,都很真实,贴近生活。另外,阅读和理解一个通过数字地图寻亲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科技的最新发展。这些真实的和当代的语料库具有明确的导向,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基于真实语境的更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此外,阅读理解B和阅读理解II部分从常见话题入手,构思新颖,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发深度学习,这也是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看了短文,语言平实,很少有晦涩难懂的话。续写时,要求考生保持风格一致,用干净、清晰、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意思。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也要鼓励学生使用适合特定意境的恰当语言,而不是一味地堆砌一些所谓的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