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数出来了,希望进入复试。我怎么联系我的导师?

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通过联系导师,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几率。

以下是找到的参考资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就是考生要如实告诉导师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等相关信息。一般来说,诚实的考生更受导师欢迎。主要基于:第一,诚实是一个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第一素质。科学研究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索事物背后的本质。如果科研人员缺乏诚信,总是幻想走捷径,无疑难以进入科学的怀抱。其次,诚信在当今学术界弥足珍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不良副产品开始弥漫学术界。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学者为了评职称、获奖,往往不顾论文质量,粗制滥造,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公然占为己有。所以,诚信在当今学术界如此重要,以至于导师在选择学生时会更加重视。

2.方便他人的原则。便利原则是指考生要尽可能考虑导师的需求,避免引起导师的反感。一般来说,硕士生导师是一所大学或研究所的骨干力量,他们大多承担着极其繁重的科研、教学和行政任务。所以,大部分都很忙。那么遵循方便他人的原则,尽可能考虑导师的需求,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指:一是工作的需要。考生应避免在工作时间打扰导师。比如有的考生在导师上课或者办公时间打手机,很容易引起导师的不满。第二,需要休息。考生应避免打扰导师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午休和晚上9点以后是导师的休息时间,考生应避免接触。总之,考生要牢记导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尽量满足导师的需求,避免弄巧成拙。

3.注重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就是考生要和导师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切忌剑拔弩张。一般来说,导师更关心考生的研究兴趣和特长。主要基于:第一,考生的研究兴趣直接关系到未来导师的指导。如果考生的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研究领域高度契合,无疑会减轻导师的指导压力,提高指导效率。其次,考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导师以后的声誉。一般来说,学术能力和道德修养是评价一个导师的核心指标,其所带学生未来的学习成绩也是重要指标之一。诚然,能力强的考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研究方法,把握研究前沿,从而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总之,考生要牢记导师的时间是宝贵的,尽快进入正题!

如何联系导师?

1.电话联系。这里说的“电话”是指导师的办公室电话。教官的私人电话,一般应尽量避免拨打。除了部分高校,大部分导师的办公室电话都是在校园网上公开的。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索导师的相关信息。由于办公室电话是公开的,考生可以在导师办公时间拨打。电话联系的优点是成本低,效率高。比如和导师电话交谈,导师可能会对考生的一些重要信息留下深刻印象。电话联系最大的缺点就是信息匮乏。显然导师是不可能和你谈很久的,考生的紧张情绪会进一步缩小传递给导师的有用信息。比如,有的考生第一次和导师说话,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2.电子邮件联系人。和电话一样,导师的邮箱一般会贴在校园网上。邮件联系的优点是成本低,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过邮件向导师详细介绍自己,比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这样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更全面的把握。邮件联系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直觉,可能不会给导师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考生的个人形象、气质等信息。不过邮件联系还是一个很好的实现考生和导师沟通的方式。

3.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信息量大。在它的帮助下,考生和导师之间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导师表扬了候选人,无疑会增加候选人成功的几率,有些导师甚至会指定候选人。面对面交流的缺点是成本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包括住宿、交通和时间成本。有些考生申请的院校很远,所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近年来招生单位加大了复试的权重,所以复试前的时间极其宝贵,时间成本巨大。更糟糕的是,有些考生由于见导师前准备不充分,心情紧张,可能会隐藏自己优秀的一面,放大自己的小缺点。比如说大话不着边际,不好意思表达等等。

LZ和导师见面要少送礼物。首先,完全不送人是不合适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亲朋好友见面交换礼物是人之常情。毕竟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空手见重要人物不符合一般的道德规范。当然也有导师会拒绝LZ的水果之类的小礼物,但毕竟是极少数。其次,太贵也不合适。广大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这种现象极其反感。他们往往以当老师、治学严谨为目标。太贵重的礼物很容易引起教官的警惕,进而对自己的人品产生怀疑。诚然,学术研究需要纯粹的心态,过于世故的学生很难做好学习,也很难获得老师的青睐。总之,见面时送导师价值不高的特产和水果,更容易得到导师的认可。而且应该大方自然,胆小,但是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