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的人比一本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研心态崩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曾经有过考研想法的人,看了很多评论方法,听过很多人的血泪史,我总结了一些规律。去年65438+2月底,听到的论调是今年太难了,最嘲讽的是下午这个考试人数减少了一半。往往能坚持到最后的,都是最有耐心,能保持心态不受环境影响的人。就像高考一样,光有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心态。

看了三年考研的风风雨雨,发现考场上的心理崩溃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1.事先准备不足

斯蒂格利茨指出,信息缺乏的程度与决策的正确性和最终的成功密切相关。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吧。我有个学长想考武汉大学传媒方向的专科。她从1月份开始准备了近半年,直到9月初才得知今年专业改革,想考的专业取消了。匆忙中她换了学校和专业,导致她想考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只剩三个月,复习计划被打断干扰,复习时间不足,资料被打。考试前夕,她极度焦虑。据她描述,考试前几天她整夜失眠,考场上第一场考试状态不太理想。第二次考试彻底让她怀疑人生,心态崩溃,从而放弃了下一次考试。

这种问题相当普遍。要避免这类问题,一定要对这个专业有很好的了解,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提前联系好心仪学校的老师,不要一路摸黑。夯实基础,做好全面准备最重要。?

2.审查方法不当

很多人都有这种认知,认为只要早点复习,足够勤奋,考研一定会成功。其实不一定,复习方法也很重要,甚至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因素。

复习要确定重点,了解重要知识点和题型,在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还要注意记忆的规律,不然考试的时候会觉得很多题很熟悉,但是做不出来。而这种情况会让你陷入自责的境地。有些心理素质不好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行,放弃继续考试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过去的努力和痛苦。

3.考场心理素质不好

考研考生能力水平不一。同样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现自己的非名校出身表现平平,考场上的闲聊没有亮点。一旦考试难,心理素质不好,他就会在自我恐吓下发挥失常,越挫越勇,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不管是什么类型,既然决定了读研,既然决定了考研,既然努力了那么久,那就请在考场上坚持下去,至少不要让自己这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不要做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