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理工大学考研及复试相关问题-自动化学院

一,教学方法:讨论和模拟

二、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TCP/IP通信的原理,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或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重点难点:

两个物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机器)之间的交流应该经过什么样的过程——信息交流的过程和方式。

课程标准:描述TCP/IP协议的概念、思想和功能。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媒体: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自制FLASH演示动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暗室会议”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解决方案: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一个暗室里开会,谁也看不见对方,但能听到别人的声音。他们如何能结束一次会议?假设教室里暗室环境,假设一个同学来自美国,一个同学来自俄罗斯,让一个同学给另一个同学发信息,比如:中午我请你吃冰糕。回到最初的问题,请总结一下解决“暗室会议”的方法,描述一下暗室会议的开会过程。请同学们通过这个案例描述一下沟通的过程和沟通中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我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老师大概会讲一下TCP/IP的通信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找关于TCP/IP的资料。再次总结沟通的原则和思路。学生讨论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或者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哪些小问题来处理(同学的回答不一定全面,暂且放在一边)。在实践中,学生自然会涉及到用什么语言传达,向谁传达,传达什么,如何知道对方是否正确接受了,自然会想办法解决,或者老师会提示学生通过网络和课本描述、讨论、总结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寻找答案,共同评价自己:

这是我曾经上过的一节课,效果还不错,主要是希望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并不难。有可能现实社会中经常存在复杂的问题,或者我们身边就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TCP/IP通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