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考研英语翻译?
全国考研英汉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结构复杂的英语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阅读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划线部分翻译成中文。要求译文忠实、通顺。本文从近几年的考题和一些模拟考题中选取典型例题,探讨如何做好英译汉。
一、翻译标准
研究生英语考试大纲要求“翻译准确、完整、通顺”。准确和完整意味着忠实于原作。可见,准确理解原文是翻译好一篇文章的关键。就流利而言,这一原则意味着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译文应流畅、清晰且易于理解。具体来说,英译汉就是英语翻译成汉语后,语言一定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和规范,用词要准确,不能晦涩、生硬、洋气,不能有文艺不合理、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第二,英汉对比
形合与意合
汉语强调语义结构,英语强调句法结构。汉语中的主语不容易识别,但不影响人们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但是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很重要,主谓关系一定要明确。英语句子构建在形式主轴上,汉语句子构建在思想主轴上。正因为如此,汉语的句法特征是意合,而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英语句子通过形式联系起来表达意思,关系代词、副词等关联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逻辑关系非常清晰。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是隐含的。不同语言的句子内部或外部联系几乎都用到句法、词汇和意义。通过前两种方式连接称为形合,通过后一种方式连接称为意合。例如:
孩子们将会玩带着个人芯片的游戏机,带内置个人功能的电脑将会使用除了工具之外的其他工具,休闲将会出现在手机电视的前面,数字游戏也将会出现。
这个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子组成的复合句。前三句是一般将来时,最后一句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用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达得很清楚。而中译本明显是简单的记叙文,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来表达:前三句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最后一句代表结果。这句话可以翻译成:
孩子们会玩有个性芯片的娃娃,内置个性的电脑会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会在气味电视前放松,然后数字时代就来了。
此外,人类有能力改变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反对所有其他生命形成他们自己的独特观念和行为。
显然,在这句话中,两个标志性的词——更进一步并由此使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此外表示递进关系,引导分词短语表示修饰环境结果的状语。In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用来修饰环境。通过分析一个完整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法结构,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
而且人类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让其他所有的生命形式都符合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想象。
笔者认为,根据汉语的意合,句子中的“因而”一词可以不译,更符合汉语中逻辑关系的隐含特征。
英语有多复杂,中文有多短。
正因为英语是通过一整套系统的语法结构组合而成的,所以一个英语句子只要结构完整,通过添加限制性成分、修饰语、补充成分就可以变得很长。正因为汉语在意义上强调整体性,所以一个汉语句子才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正因为如此,汉语句子被比作一窝竹子,而英语句子被比作一棵有树干、树枝和小枝的大树。然后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复杂的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短句,断句重组,把英文长句变成中文短句,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例如:
interestiricalmethodshad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challengetovalidityofhistoryasnideulaldisplineandmorefromniloughisamongshistoriansthemselves。
首先,这句话的主要部分,也就是主句是:interestinhistricalmethodshadarisen。不难发现,这句话里没有分支,也就是从句。但细枝叶多,也是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如lessthrough更彻底地;挑战历史的有效性...;内部争吵...如果不打破原文的形式和层次,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把原文的长句拆成短句,就很难达到翻译所需的标准。这句话可以拆分翻译成:
人们对历史方法研究的兴趣首先来自于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其次来自于外界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有效性的怀疑。
英语更被动,汉语更主动。
相对来说,英语中的被动句比汉语多。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很多情况下可以翻译成主动句。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可以继续保持被动语态。如果把下面的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句,会更通顺。
在转移过程中,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得到了补充。
被动翻译与被动翻译的比较: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被添加了额外的方法论,用来解释历史研究中新的证据形式。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中加入了新的方法,用来解释历史研究中的一些新证据。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后者更流畅,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抽象和具体
由于翻译文章的选材一般是关于科学研究、科技新发展及其应用的议论文,英汉试题中的文章在内容和语言上都具有科技英语的特点。比如经常使用抽象词汇。在翻译过程中,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可以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但更重要的是,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能够看到的历史,因为他们看到了世界格局和结构。
如果抽象名词thepast只翻译成“过去”,整个句子就显得别扭了。如果这个抽象名词被具体化了,试着比较一下:
但更重要的是,这是科学家能观测到的最远的过去,因为他们看到的是654.38+05亿年前宇宙云的形状和结构。
因此,抽象名词具体化后,译文摆脱了源语的阴影,达到了译文所要求的标准之一:不生硬,不洋气。
三、最常见的结构——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
据统计,考研题中定语从句出现的频率最高,高达53%左右。以2005年真题为例,5道题中有3道含有定语从句。因此,掌握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非常重要。
方法一:把定语从句翻译成汉语短语。例如:
电视是创造和传达这种情感的手段——而且是前所未有的。
就整个句子而言,包含了很多句法现象和考点,如定语从句、倒装句、比较句、意义的选择等。但是其中一个考点,定语从句可以翻译成动宾短语修饰中心词。这句话可以翻译成:
电视是创造和传播这些情感的媒体之一——电视在加强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方面可能从未像在最近的欧洲事件中那样发挥过如此大的作用。
方法二:把定语从句翻译成复合句。例如:
他的职能是法官,接受使他作出决定的合理理由。
这个句子包含两个定语从句,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还包含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显然,第一个定语从句太长,如果放在中心词判断之前,句子只会显得臃肿繁琐。更好的方法是开始一个新句子,翻译成复合句。第二个定语从句可以按照传统的方法放在中心词之前。整个句子可以翻译成:
像法官一样,他必须承担义务,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解释导致其最终决定的推理过程。
方法三:把定语从句翻译成状语从句。
英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时隐藏在定语从句中。虽然笔者在历年真题中没有找到相应的例子,但是考生应该有相关的知识。例如:
这些行动已经获得了普遍和不可保留的批准,决不能让我们有任何停顿。
不难分析,定语从句和主句构成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原因状语从句。这句话可以翻译成:
既然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而毫无保留的反对,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叫暂停。
四。结束语
翻译出现在考研阅读理解的partC部分,本身就说明关键在于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好翻译的基础。翻译前,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旨,确定翻译的语言环境。然后,对于每一个句子,仔细分析它的句法结构,找出树干、树枝、小枝和树叶。并反复阐明其逻辑关系。翻译单词时,不要机械地机械翻译其词典意义,而要结合上下文对其意义进行权衡、引申或转换。最后,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按照汉语的习惯和规律,不受原文形式的束缚,选词造句。广大考生要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阅读水平的基础上,做大量的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和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