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果您有什么需要,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相信所有2019考完的同学都深刻体会到,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也是一场时间战。

于是考完试,学姐就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信息轰炸!问题很统一:要不要联系导师?

可以看到同学们都很积极,学姐很开心~

所以学姐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联系导师的事情~ ~ ~

以下三种情况联系导师。

考研初试前:提前联系导师,只为给导师留下印象。主老师现阶段不会有明确回复,可以联系也可以不联系。反正也没什么损失。有时间的朋友可以联系他。

考研复试前,初试成绩出来前:其实这个阶段就可以开始联系导师了。虽然分数没出来,但你还是要向老师表达你的意图。

考研复试前,初试成绩出来后:不管分数多少,一定要联系导师!!!!导师数量有限,很大程度上导师会从最先接触的学生中选择。

首先学姐举了一个以前朋友推荐的栗子,给大家一种联系导师的感觉。

朋友,我简称他为Z,给大家分享一下之前联系Z的一位老师的交流过程~ ~虽然最后没能成为老师的弟子,但是老师的鼓励和回复还是给Z带来了很大的动力来源。

(复试太好了,被群里的大牛接受了,也很爆笑(手动滑稽))

网络图

z的故事

以下是Z和老师的一些交流:

z的第一封邮件是10年6月26日发的,也就是说很多同学说初试前联系老师。老师的联系方式是Z自己通过官网查询的。

这是Z第一封和老师交流的邮件。现在看来,信息其实是多余的,没有简化的信息。一封好的邮件需要包含信息:我是谁(学校获得专业成果奖),我想申请你的研究生(意向和决心)。这两个关键信息就可以了,不要太长。老师每天都很忙,我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我的意图。

第一封邮件发出去的时候,Z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回复,但是又有点担心。但让Z高兴的是,第二天中午,老师写道:

老师的回复还是挺官方的。欢迎申请官方回复。但是,老师回复邮件的时候,好心的回复了Z名字的后两位。当时Z就想,这个老师回答的又亲切,还不错,好好考吧。

很多同学讨论初试前是否有必要给导师发邮件。z觉得发邮件的目的是让老师知道你在,给老师留一点印象。至于老师说收不收你,Z可以保证很多老师都会说欢迎考,所以最终录取还是看你的成绩。所以这一步,根据个人,可以提前联系,也可以分数出来后再联系。

后来成绩出来了,Z决定趁热打铁,再次进攻。z在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再次给老师发邮件:

这封邮件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我之前是谁,我考了多少分,我很想去你的研究生院,最重要的是你还有没有名额。

老师很快回复了Z的邮件:

老师的第一个回复还是很官方的。正当Z在思考人生,揣摩老师意图的时候,老师又直接发来一封邮件,直接让Z倒地,因为他把自己研究生的信息给了Z,让Z有问题联系他。这也是一种默认。

此时,与老师的交流一般就结束了,相当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z的故事讲完了,学姐就和大家聊聊怎么找家教。

考研怎么找导师?

导师在以后的研究生生涯中是至关重要的角色,绝对要慎重选择,综合考虑。“导师都说要选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但是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找个导师推销自己,就更有把握了。”这是很多考研人的普遍想法。必须联系导师,这个不需要考虑。如何联系导师,值得我们思考。

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我讲两点。第一,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匹配度。选择导师不仅仅看他的职称、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等。更重要的是,在选择导师之前,你需要看看自己的情况,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最匹配自己的导师。希望大家能明确,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不合脚的鞋子,再漂亮,穿上也是痛苦的。如何判断自己与众多待选导师的匹配度?

其次,简单来说,选择导师的关键是三件事:时间、方式、渠道。

时间:

成绩比较理想的考生,一般会在成绩出来后联系导师,但也要知道如何衡量,以适当的方式,才不会引起导师的反感。

分数可能被抹去的考生,建议在分数出来后联系导师,确定自己过了复试线。即使分数出来后你联系导师,导师也不会在不太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轻易做出承诺,再决定你是否能进入复试。一般来说是不会回应的。

模式:

电子邮件是最好的联系方式。在写邮件之前,你需要注意邮件的格式和语言。邮件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研究方向和兴趣、目标导师的研究领域等。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提前找到导师最重要的著作或者最值得骄傲的学术成果。发邮件前多看几遍,在邮件里表明你读过他的书,表现出你的诚意。内容要有条理,告诉导师读研的决心和信心,给导师留下好印象;最后,邮件要反复起草,搞清楚内容是否表达清楚,内容的结构和组织是否清晰。导师平时很忙,不要经常给导师发邮件。尽量在工作时间送。最好注册一个新的网易邮箱账号。帐户名里不要写昵称,最好用自己的名字。非正式邮件很可能被导师视为垃圾邮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贸然给导师打电话是非常不礼貌的,想要提前见导师也是不现实的,而且很有可能见导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得不偿失。每个人都需要记住这一点,说多了就输了,尤其是不装懂的时候。

频道:

你越了解你的导师,你获胜的机会就越大。知道的越多,成功的砝码就越重!那么,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取导师信息呢?第一,通过咨询研究生,师兄师姐。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考研期间最大的困难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想努力,却没有方向。这时候你就需要全能学长的指导了。真正的资源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获得了别人不易获得的信息和机会。

研究生的师兄师姐平时和导师接触比较多,对他们的研究习惯和喜好也比较了解。他们往往能提供很多重要的“独家信息”。如果我们能从导师的笔记或发言中了解到导师的研究习惯和学术关注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走在别人前面,准备好老师们关心的东西,这样我们就有更大的胜算。同时,经过一年的学习(后面很多导师会给他们上课),对老师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第二种是学校官网对导师的介绍。可以根据官网的说明收集导师的信息,包括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等等。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