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教育考研体验如何?

第一,?个人介绍

本科是浙大的科技教育。我是2021的应届学生,喜欢这个专业。考研的时候坚持准备这个专业。

第二,?选择学校的原因

浙江大学科技教育专业2013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拥有一支以教授和中青年副教授为骨干的导师队伍,学术水平高,学科布局合理,梯队建设完备。目前有专任教师十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近10人,百人计划研究员及特聘研究员数名,均有海外学习访问经历。本专业通过对科技教育理论与实践、科技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培养在中小学、科技教育场馆、校内外科技教育基地、科学技术协会、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的高层次教育人才。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适应考研的考试时间。数学和专业课都是150分,是最重要的两门,所以安排在白天学习。因为考研数学上午考,专业课下午考,所以我选择上午复习数学,下午复试专业课。晚上学习政治和英语会轻松一些。?

第三,?专业课备考注意事项

教育综合(333)

浙大虽然只有两本参考书,但是外教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都会考。不过我只考了一次,没想到今年考了843,所以一定要背。我花在教心脏上的时间更少了。重点是我刷真题的时候要把问题的整个章节过一遍。所以重点章节过了很多遍,非重点章节就少了。

5-9月看《在线教育原理-外教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做好在线课内容的笔记。网课是凯程之前的那个,因为我有教育学基础,所以从强化班开始。如果没有教育基础,我建议从基础课开始,可以找上一年的课,以两倍的速度看。

徐莹老师讲得很好。我没有按照凯程上课更新的顺序看网络课,而是按照浙大的真题比例看的。

5438年6月+10月,第一轮背诵开始。因为笔记是根据网络课程做的,怕笔记内容和凯程的考试分析相比有遗漏,所以买了考试分析、考试题库、真题汇编三件套。在第一轮复习中,补充应试分析的内容。

165438+10月当月,应试分析内容补充很快,维持背书。关于背书已经背了多少轮了,完整背完的只有两轮。不过我一直在刷题库,边背边做真题。所以我觉得背书不在于轮子,而在于你是否真的背下来了。每刷一章,我都会把章节内容看一遍,前期把教育原理——外交史看完,但是我没有时间只看完中国教育史的前两章和近现代史的后面部分,所以不是一轮,因为我还没看完考题。其间怕错过今年的热点,就把当年的凯程强化班的热点和拓展班看完了。(解释:刷真题和题库其实不需要写答案。只要看到题就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记在脑子里,发现记不住或者背的无力就默读知识点。)

浙大的参考书《十二校联盟-教育学基础》除了教育原理-外教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还涉及研究方法。结合考试的真题,这本参考书的内容远远不够。除了背诵学姐留下的笔记(内容不多),我还根据真题规律整理了自己关于311研究方法的笔记并写了行动研究计划模板,背下来,事实证明是明智的。

65438+2月,坚持背诵,刷题库,做真题。不算模考,我做了36道真题,考了4次模考。提前两周,第一次模考,试卷写不完,没时间在作文上哭。心情不好,回宿舍睡觉。第二次模考,我把之前的试卷重新写了一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答题卡写满了。也就是说,我只有在熟悉每道题,不停笔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一份试卷。三四模考试没考完,感觉后期没时间背书了。最后几天没有模考,但是我选择了把之前的真题都过一遍,包括他们章节的内容。

(5)科学教育基金会(843)

从8月到9月,我读完了两本参考书《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指南》和《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科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做了思维导图。原来看了和没看差不多,连别人书的框架都不记得了。个人建议第一次看参考书不用那么仔细,具体内容记不住,但是一定要清楚框架。

5438年6月+10月,开始背两本书的笔记,可能一天两个小时。内容不多,第一遍第二遍背起来很吃力。基本都是死记硬背,不像333逻辑,被一个老师抹平了。165438+10月,中间那段时间我已经差不多熟悉了,但是我发现我背的是前一年的真题,除了两个名词。我开始慌了,决定背之前的参考书。我先背了《科学教育概论》的笔记,然后是《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课程》和《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的笔记。《科学教育概论》和《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其实和22的参考书是相通的,所以相当于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背起来并不难。

《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教程》这本书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虽然所有的参考书都涉及探究式教学,但是前一年的真题中有很多科普题。但是我背完之后发现,我不用全部背完,只要整理出一个框架就可以了,只要涉及科普的题就按照框架来填就可以了。

65438年2月,我发现背这些笔记还是很难,因为我考的是前年PBL的简答题。虽然本科的时候学过,但是背参考书的时候没有提到。所以我觉得真题会给出一个科教中常见的名词解释。于是,我开始把本科的一些ppt内容整理成热点笔记,写了一个回答模板,只要涉及到类似的问题都可以回答。

可惜我没有整理出教学中涉及的模板。当时觉得自己本科写了那么多教学设计,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小案例了。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做一个完整的,但在最后一个月,特别是最后一周,我的头脑崩溃了,因为政治小思担心他无法背诵完。除了每天瞟一眼自己的热门模板,843基本上没背过,更不用说整个教学设计。最后,我只是在843考试那天中午,扫了一眼之前写的教学设计,大概记住了教学设计里有哪些环节。考完试,看了教学设计的资料,当时就迫不及待的想再写一遍。

19和20年的考卷建模不难。21和22年的题很像,但是和往年的写题习惯有很大不同。

考完试,官网删了参考书,我觉得删的差不多了。参考书一般出得比较晚,所以我建议如果要开始843的话,重点看《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指南》、《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科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一门课。

第四,?政治准备

1,选择题

前期开始的比较早,8月份就开始了。先看徐涛的网络课,有肖秀荣的精致讲座。先看精读课,再看网络课,然后合上书做1000题,把错题整理在笔记本上。

中期开始看腿妹技能课,刷了1000题,整理错题。一遍又一遍刷1000题,但是刷错的题还要做标记。有些问题被标了四五次。所以也忘了把1000的错题刷几遍。另外,利用吃饭时间看哔哩哔哩考研博主“空卡、空卡、空卡”的视频,看政治考研速成班。

后期每天少刷错题,晚上睡觉前看看错的最多的。主要是记下腿妹的冲刺笔记自测书,看冲刺笔记。自测书默读一遍,错题至少背四遍。

预测题出来的时候,我把市面上的选择题都刷了一遍,大概34张。我把整套完整刷了两遍,刷三遍比较难,然后刷了两遍错题。

2.主观问题

小八出来后,他利用吃饭洗澡的时间,背诵了马援“空牌空牌”的部分,在小思出来之前,他已经背完了小八的《马援》。

小思出来后,继续用空卡片背诵。他在考试前背诵了四五遍,然后他背诵了他的腿妹妹马援的部分,这在考试前是非常熟悉的。

3.模考?

感觉好多东西背不完,接下来几天都很懒。一次模考都没考过,很惨痛的教训。请记住,政治至少要考一次!?

动词 (verb的缩写)?英语准备

1,字

文字是最重要的。前期做英语阅读复习的时候把生词抄出来,每天复习前面的单词;背爱单词的单词;通过背单词,每天传递150小红书里的单词。

继续背生词,期中复习;情话再写下来;每天使用word软件阅读小红书200个单词。晚起背250个单词,走路刷牙上厕所睡觉读250个单词。(看情况,你可能每天都做不完。)

2.阅读

刷的真题是00-21。前期先做真题,看了10后汤驰试卷的讲解。简单来说,很多单词看不懂,文章看不懂,没有解题技巧。我弄得一团糟。

中期第二次刷真题,每次完成后都会看唐迟对文章的讲解,感觉进步明显。

后来每天刷两到一篇,英语阅读刷三遍半,听汤池的视频在线课两遍以上。

最后真题无聊,找了哔哩哔哩上一个研究生博主的预测题一起做。我发现比真题难,但帮助不大。

3.完形

从9月份开始,先刷真题,弄得一塌糊涂,才决定找网课。我看了宋奕萱先生的在线课程。两个版本我都看过,但是内容很少。看完了,还是不会。后来在上看了一些考研博主的视频,和宋老师说的差不多,大概意思是猜题。第二遍重新刷题。线上上课的方法没用。我就是背生词,把选项里的常用词捡出来,在笔记本上分析。内容不多,后期每天都会针对他们。

4.翻译

首先,我很早就看了刘小燕的长难句在线课,很快就看完了。起步晚,9月份就开始了,第一次刷题,惨不忍睹。刷完再去上网络课。我看了唐静的视频,老师讲的很好,继续刷真题。后来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有一份试卷的翻译。我就是看英语然后口译,回忆单词的意思,用法,语法,难点,很快就能过一个卷子。我应该翻译过很多次,具体次数忘了,但这不妨碍我翻译的很好。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翻译上,尤其是后期,但是收益不高。个人认为,如果后期时间紧张,可以适当放弃翻译。

5.作文

我记得我的作文很早就开始了,可能是十月份吧。首先,我看了潘芸老师的在线课,很快我就看完了。首先,我做了一个大作文模板。后来,我看了王江涛的网络课。看了十几天,觉得浪费时间,没有什么对我有利的东西。平时在背单词和刷真题的时候,会积累有用的单词、关键词、多义词和短语,在写作文之前快速浏览一下。

小作文直接根据几个考研博主的模板组合而成,大作文是第一个模板和英语真题黄皮书的答案组合而成,一直磨啊磨,写了30多篇,终于磨出了一个大模板。

6.模型试验

我参加了两次英语模考,每次做完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当时觉得英语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一年,那月孤独的考研人,那一山那一水孤独的考研路,那一夜迷茫的考研心,对无奈考研又恨又爱的感觉,那一场风雨中执着的考研梦,亲爱的战友们坚持到了最后!考研大幕就要拉开了。考研党,不要犯低级错误,认真阅读,真正在考场上好好表现!加油,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