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考研哪个学校最好?
上海交通大学(SJTU),位于中国上海,是一所以理工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个学科门类。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9所“985”工程院校之一,是中国常春藤名校——C9的成员。
它的前身是中国近代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晚清洋务政治家、实业家、福利工作者盛宣怀于1896创办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南洋大学、上海技术学院,民国大陆时期称国立交通大学。65438年至0959年,交大分离,交大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65438-0999与原上海农学院合并,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七五”、“八五”和“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性”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正在稳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19年底,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亡。盛宣怀先生和一批上海交大的有识之士,以“自强是第一步,厚积薄发始于学习”为信念,创办了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之初,学校秉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办学宗旨,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勤奋进取,孜孜不倦。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抗日战争时期,师生历尽艰难,辗转重庆,坚持办学。很多学生参军,浴血奋战。解放前夕,师生积极参加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学校调整了一批优势院系和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西北的号召,经历了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革,为构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积极参与国防科学研究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属教育部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访美团,率先在校内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额捐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65438至0984,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先后恢复建设了理、管、生、法、人文学科。原上海农学院合并1999,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逐步集聚高层次人才,科研实力迅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同时,通过与密歇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学校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闵行校区建设始于1985。历经20年,已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办学重心转移到闵行校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建设,学校各项办学指标大幅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大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百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其中包括、鲁、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邹韬奋、黄炎培、、蔡锷、王安、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多位交大校友。23位国家“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通大学校友。交大的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动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第一艘万吨级轮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船、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二尖瓣分离、第一次原位肝移植成功、第一次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成功等。,无不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和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青年校友在世界各行各业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