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去西北高校读书的学生多吗?

以前有句话: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填得好。

如果说高考是“人生最公平的一场考试”,那么志愿填报相对不公平。对于之前只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来说,志愿服务往往是父母能力、知识、经验的比拼。

其实我回头看高考志愿填报的结果,是比较不成功的。我父母虽然很重视,但囿于文化程度,问亲戚“什么专业比较热门”。但是把乱七八糟的建议总结了一下,最后没有得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家长对地区的选择和学校的名气不太了解,对985/211也没有特别的概念。其实虽然分数不高,因为我省出去读书的人很少,其实如果规划好的话,可以去很多挺好的学校。

最后我当时也没意识到。上了大学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各种差距。以前同学的志愿基本上凝聚了我父母的“认知”,每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大相径庭。

高考决定的第一学历对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考试分数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不过在这个比较主观的环节,我希望大家可以在分数上限内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

地域为王——首先考虑的是地理位置。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学校对就业的影响最大。

大城市经济发达,充满机遇和挑战。可以看看“北京”“上海”“女人”的图片,让很多北漂到上海的白领深有感触。

其实不管学校在哪,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想去一线城市。

二三线城市除了就业机会,往往生活安逸,生活节奏慢,公平竞争的机会少。

比如每年春节期间兴起的“逃离北上广深”的讨论,令人扼腕叹息,证明大量年轻人还在北上广深打拼。

不同地区的联系氛围和信息开放程度完全不同。在发达城市,学生的眼界和老师的优秀水平往往很高,甚至名人专家也更方便抽空讲课。

大学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缓冲。在这个阶段,三观逐渐形成。相对来说,大城市能接触到的信息、人和事,对学生的影响更积极。

另外,如果你想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立足,大量志同道合的同学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校友的人脉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择校首选北上广深,或者至少省会或者相对发达的城市;综合比较之下,还是优先考虑北上广深相对不太好的学校,再考虑偏远地区相对好的学校。

当然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你家有钱或者有家传,那么你当然选择回去当土豪…

好的学校会持续一生。

学校的影响就不用说了,优秀的老师,良好的氛围,周围学生的素质,对后续人的能力发展影响很大。

你毕业的学校,某种意义上会伴随你一生。优秀的校友资源是可以陪伴你成长的资源。

清北的学生习惯了学校里国家领导人和世界级名人的分享,偏远地区的学校偶尔有个三四线明星唱个歌就受宠若惊了……

所以首选名校,在985,211的名单中优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将来出国留学的优势也太大了。

就我个人而言,这里简单说一下金融行业的强校。

以下,就金融就业而言,可能不适用于其他行业,纯属个人观点,可能带有主观性,仅供参考。有异议就不要喷了,不想引起争议。

具有绝对优势的四大名校——清与华北的复交

经常可以听到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四大名校包装的“清北复交”四个字,通常代表着中国顶尖高校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北京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

目前只有商学院,如北大的国发、静园、光华、汇丰,清华的静观、五道口,交大的安泰、金高(中欧合作办学),复旦的静园、静园和新开的泛海。招生要求和就业都是全国最高的。

金融领域的知名学校——NPC+二财一贸

中国人民大学非常好理解,官方商科学科众多,仅次于清北的学生和一大批体制内的优秀校友。金融也是其强势专业,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清北。

上海财经大学也代表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强势地位。另外,整个学校的理财氛围浓厚。基本上整个学校的就业氛围都很浓,学生都很努力。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复交。上海金融圈校友数量甚至超过复交。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都是北京金融界很有实力的院校。两个学校的金融行业校友很多,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很高。即使在北京“北青人”的夹击下,每年仍有大量学生进入金融行业的顶尖院校。

传统领域的顶尖大学

其实你可以看到我的分类是严格按照区域优先的。并不是说下面的学校不如上面的机构,主要是因为北上的地理优势,上面的学校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和实习方面更有优势。

但具体到区域,以下学校是当之无愧的区域龙头。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区域名校包括Xi交大、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在经济或管理学科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且有相当一部分校友活跃在金融行业。

其他区域性财经类大学,如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曾经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由于地域位置的原因,他们的发展有一定的瓶颈,但整体的学术优势还在,金融行业的校友也很多。

专业选择的辩证观

个人认为,相比地区和学校,专业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本科生。

因为第一,到了大学可以尝试转专业(有些学校不行,通常要考个好成绩),如果打算继续深造,可以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优先考虑基础学科。

所以以后的工作还没有规划好。这里的建议是选择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外语。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主要是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本科毕业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反而基础学科基础比较扎实,应用范围比较广,以后会更吃香。

选择代表“未来”的专业

根据十九大工作报告,2025年制造业的一些规划,其实可以看到一些政府鼓励的行业,比如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这是一个代表未来发展的专业。

具体如何选择,可以参考风险投资(VC)关注的行业。人家为你筛选了当前热门的行业方向:互联网、TMT、高端制造、健康医疗、娱乐传媒、节能环保、大消费、教育、物流……

据此,可以根据以上方向选择基础学科专业,未来选择细分专业或学习金融、商科,打造“复合背景”。

其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尽量选择不后悔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把握好两点就不会后悔了。第一是“我喜欢”,第二是“我知道的够多了”。

喜欢很简单,也许是听到那些话时适合自己内心的悸动。先抛开父母希望你“变得有用”“赚钱”的执念,认为做这样的事就幸福了。

了解足够,就是对这个地区,学校,专业,以及以后想从事职业的人了解清楚。别人说“有前途”的时候不要轻易选择。

而且无论你如何选择你的高考志愿,你都有机会选择重新开始。毕竟我们在填志愿的时候,眼界和见识都是有限的。

如果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可以考虑在大二的时候转专业。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不那么喜欢的城市和学校,考研的时候也可以考一个好点的学校。

总之,你的高考志愿很重要,但不是一个能影响你一生的决定。人生那么长,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