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间日志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一年四世》。生理学的知识很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懂。自我更新是生命的本质。对于高智能的人类来说,更新速度可以更快,效率可以更高。古人早就意识到了。比如《礼记·大学》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说“新则新之,变则新之。”作者希望一个人早日脱胎换骨。

但问题是怎么做?

其实做法很简单。

比如我在昨天的文章里说“再复杂的句子,你仔细抄写25遍,自己默写25遍,怎么可能不记得呢?”一个复杂难懂的题目怎么能反复做25遍?如果25次不够,那就26次..."

有人知道这段话的意思,有人不知道。

马克斯在文章评论中写道:

努居先生,看了你的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总是怕麻烦,不愿意重复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不愿意坚持!说到底,我还是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我现在在重拾信心的路上,不断的学习,重复,坚持!我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取得的进步比过去两年都要多。谢谢你。

很明显,麦克斯肯定知道并且做了。

但是,你还是很疑惑:为什么他半个月的进步比两年还大?这怎么可能呢?

前段时间刚考上清华的演员茹墨是知道的,他也做到了,他也给出了解释。

她在考研倒计时第36天的打卡日志中写道:

“误解、错误和自欺欺人的机会比比皆是,”误解、错误和自欺欺人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很多我以为学过的知识其实并没有掌握,有时候错误的原因也离谱的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不完全理解真的是一个学习的大坑。以后要经常提醒自己有没有掌握,模糊的地方多问自己。

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一题千题的感觉,努力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把看过的题所包含的点都提取出来。

把自己的预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也很关键。昨天心态崩溃的原因是期望值太高,和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因为前天的卷子很简单。今天对问题的整体回答可能没有昨天好,但是我的心态很稳定。我的定位是捡漏,所以看到错题,看到不会的知识点,心里隐隐有些激动。就算我算错了,我也会有强烈的冲动去探究我又错在哪里了,错在哪里了,并且记住错误的原因。

还有一个多月,任务重,压力大,但心里并没有过度焦虑。可能是因为我每天都专注于当前的目标,专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希望对焦虑的伙伴有用。

这段话极其深刻。最有意思的是这句话,“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了一个问题有几千个问题的感觉,试图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把我看过的题中所包含的点都提取出来。”

如果做一道题真的等于做1000道题,那么半个月一定大于等于两年。

相对于思维的混乱,一个问题是脚踏实地的进步,一个问题是进步,类比就是进步。突然间,这不仅仅是进步,而是彻底的转变。

问题是:

一个问题怎么可能包含成千上万个问题?

如何才能让一个问题包含成千上万个问题?

答案是后半句,“把你看过的题目中包含的要点全部提取出来。”

你怎么能把它们都提取出来呢?

答案在第28天的打卡日志里。演员如墨写道:

理解了材料科学基础的位错问题,又看了一遍位错那一章,对一些细节理解得更深刻了。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过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忘记今天背的公式?打完卡梅尔就睡觉。

审查过程中还发现了进度表中的错误。昨天更严重。看到原问题就想跳过去,但是老师官方号发的《平庸来自自大》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一直留在潜意识里,所以我现在不敢看不起自己的眼睛,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算了。结果发现有一道题我做了十几遍,一步错了,之前在进度本上的记录也是错的,而且第一次看书就在本子上标注了这个错误。我立刻震惊了,这真的一点一点修正了我的自我意识。我们要时刻记住,不要妄自菲薄,还要树立敬畏感,对知识的敬畏,或者说对奋进的敬畏。真心真的是一样的!

“有一道题我做了十几遍”是随口一说,那么她做了多少遍别的题,做的最多的是多少遍?在这里,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

别说话了。

抓人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看过程的点点滴滴,她能做到的,你似乎也能做到,似乎你也能做得更好。稍加思考,你几乎可以确定你能做到,但是你做到了吗?

所以,

每个人都在推动宇宙,

扭曲的时间;

在我的一生中,

等于活了一千年。

相关文章:

一年四世。

一年四次(续)

颠覆认知,实现清华梦。

经过长时间莫名的焦虑,我考上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