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课题:流行语的整理与研究

如今,“圣牛”、“神马都是浮云”、“给力”等流行语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常用词,而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整个校园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近日,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化课题组”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流行语反映大学生

幽默、智慧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校园流行语来自网络、电影甚至外来词。其中,一些来自影视作品的流行语已经成为经典流行语。比如《我服了你》出自《大话西游》,主要表现我对一个人很无奈,很不屑;“萧蔷”的代词来源于“唐伯虎电畴乡”;有很多学生爱说的“我先走”“狗屎”等周星驰式的表达;“我能做什么来救你?..... "从“我能做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还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喜欢用这句话,比如“我该怎么做才能救你?《我的高等数学》《我能做什么来拯救你?我的800米测试”等等,其中有一种绝望中的幽默感和智慧。

还有很多来自外语的流行语,比如“爽”、“开心”、“high”、“party”、“倒立”、“头晕”、“流汗”,都是来自英语和日语。此外,由于大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申请主体,来自网络的流行语也大大增加。比如“圣牛”“你妹”“神马的都是浮云”“给力”“木有”都是大学生中使用率很高的流行语。再比如“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你爸是李刚,我爸是双江”“蜗居”“hold住”,这些都是网络上备受关注的事件引起的,也被大学生广泛使用。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

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校园流行语既是大学生幽默的体现,也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调查中,流行语“帮我点名回答”出现频率为50%,位居第一。大二学生刘天告诉笔者,他们经常说“帮我点名回答”这句话,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平时因为有其他事情或者不喜欢某个老师讲课而不听。“我不喜欢有些老师的授课方式,所以经常不去上他的课。还有我一个同学在外面兼职,很少有时间来上课。他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给我点名’。”刘说。

笔者还发现,“逃课”(指我本来没去上课)这个词经常出现,出现频率高达45%,因为它经常与“帮我点名回答”联系在一起。此外,“裸考”(不经过任何复习就参加考试)和“不及格”(考试不及格)两个与学习有关的词,“逃课”(本来不上这门课,但愿意上)的频率分别占总数的20%和10%。

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考研”、“就业”、“出国”、“新东方”、“雅思”、“托福”、“蜗居”、“裸婚”是大四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一位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告诉笔者:面对各种就业压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去向的问题,“考研”、“就业”、“出国”三大主流趋势自然成为大四学生的流行语;“雅思”、“托福”、“新东方”是这三个主流毕业目的地成功的必要条件,自然成为了热门词汇;与此同时,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住房、户口、婚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于是,他们没有积蓄,只能选择“蜗居”、“北漂”、“裸婚”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反映大学生生活状态的流行语应运而生。

负面流行语在校园流行。

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无论是创造的还是吸收的,校园流行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新奇、知识性、趣味性,既体现了“发起者”的一定文化基础,又为校园文化的丰富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校园流行语的出现和演变在体现大学生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不雅的流行语如“你妹”、“狗屁不通”、“折翼天使”(一般描述一些讨厌的人,他们的感情世界受到打击后,转而去破坏别人),可以形象地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但从社会文明和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主观和客观都不可能长期存在。再比如“我晕”、“烦了”、“这世界是什么”这些很受大学生欢迎的词汇,已经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的标准用语。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的照顾,进入大学校园,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坦率地对他们在学校从未经历过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有些大学生难免会感到压抑,而这些负面流行语其实是他们当下心态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些负面流行语在校园流行的现象,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李彦指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成长性,高校教师必须接受“校园流行语也是大学文化的载体”这一事实,尽力探索流行语产生的心理机制,既不能盲目吹捧大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完全禁止。李燕也认为,教育者应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情绪处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时尚,通过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语繁荣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