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多重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距有多大?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以教学为主,与研究生培养相比,更侧重于“教”,即主要通过“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的目的是指向应用型人才。

本科生虽然要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但是这些论文更重要的作用是检验我们的本科生经过两到四年的培养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本科生的资格。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学习为主。与本科培养相比,它更强调“学”,即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主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导师只在研究的总体思路上给予指导,培养的目的是科研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必须完成几篇论文,其中一些论文必须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这些论文在培养的必要过程和程序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不能完成的人是没有毕业资格的。

2。人际关系与经济环境差距

本科时期之所以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简单纯粹。今年绝大多数学生被大学录取了。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同学们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大家主要靠父母做教育和生活的投资。没有压力的本科生活是无止境的。

读研已经不是这样了。近一半的学生是在工作了一些年后考上研究生继续他们的学生生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参加了几次考试后都不是大一新生。学生的这种多样性使得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再像本科时代那样容易被发现。

一半的研究生选择自己的公寓或宿舍,同学不再住在一起,同学之间的感情更难培养。很多同学觉得研究生之间的感情很难培养,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有的同学早已结婚,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经济来源,可以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买单;一些学生还经常在外兼职,为他们逐渐脱离父母的独立生活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很多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已经成为人格独立的过渡期。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大家疲于奔波,再也无法体会到本科时代简单的人际关系和经济环境。

3、工作目标与生活取向的差距

人们常说,本科生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幸运儿。然而,当被看好的人面临毕业时,现代竞争的巨大压力是意想不到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努力工作,用汗水收获了学历的成长,却发现学历的成长速度赶不上学历的贬值速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他们终于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却发现凭着一张小小的大专文凭,在如今残酷的竞争中几乎无法立足,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聊着肚子。

目前本科毕业证的含金量不值得在大家面前炫耀。高校在扩招,本科生越来越高的月薪满足不了自大的人对物质要求高的需求。

如果说本科生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那么研究生就是生活在象牙塔顶端的社会精英。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培养,经过残酷竞争成为研究生的学生,学历和技能、人际关系、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之所以愿意选择抛弃外面的世界,继续在寒窗苦读,是基于考研能给我们带来的高收入。除了收入和福利的差异,硕士学位在晋升和深造方面也更容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