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茫就来到这个世界――职业叙事

直到结束,我才认真的来到这个世界。

-职业叙述

时光飞逝,又到了农历大年初二。阳光明媚,鞭打声,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坐在一个角落,拿起手机,完成一个迟到的作业。

还记得5438年6月+2020年10月,和几个朋友同时考上新网老师,很开心。如今岁月悄然逝去,还剩下什么?

2020最后一期,我选了的《教育写作》和刘的《中小学电影》。一个优秀,一个优秀,也算是学校的完成。

2020下一期,新老师会有一个大作业:提交职业叙事。这是一个不成文的叙事,也是一个从未真正思考过的话题。虽然一个多月前就接到了这个作业,但一直没能完成,时间都花在了“智能作业”工作站上。

转念一想,好像时间利用效率太低了。从65438+10月15开始的近一个月我都没有做别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把自己定义为“聪明作业”的人应该不为过吧!但作为个人,作为一个急需学习、发展、提升的一线教师,在时间的使用上确实有些奢侈。但是,这一切都是自愿的,是我内心需求的一种体现。反思也是必要的,值得提倡。

明天2月14是提交职业叙事的截止日期,是时候完成作业了。

职业叙事从来没写过,模仿学习就成了必须。昨天去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马增新老师的职业叙事。还有四年退休的马老师,让我们佩服。从叙述中,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如陈雅珊老师评价的:一匹驰骋在教育战场上的骏马。

看完之后,我不禁在想,我该如何理解和解读我的职业生涯?也许,就像张文质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一样,我们可以从回顾童年中找到线索,把握我们余生努力的方向。

与优秀同在,与荣誉同在,相信“相信”的力量,或许会成为人生的坚持。

以己为光,以角为角,以行为径,以行为程,都可能成为人生的底色。

每一步都算数,不要重复昨天的故事,那才是最美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自己光芒的人,成了人生的最高追求。

01

一切都只是为了“铁饭碗”

中华民族素有龙的传人之称,我出生于1976。有时候我会暗自想,我属于龙,是真的龙吗?说也奇怪,在黄道十二宫中,只有龙是心灵的东西,让我们想象一下。据说有几种威武的力量。“龙”是皇帝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这样看来,属于“龙”的人应该会有所成就。

然而,生命每年每天都在诞生。有多少人是“龙”?的确,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世界给了我们同样的阳光和同样的时间。能否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取决于个体的成长和不断从这个世界得到滋养。

作为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多兄弟家庭。90后,即使是80后的年轻一代,似乎也很难想象我们这一代。

小学一二年级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贪玩。初三的时候,比我大两岁的四哥因为不想跟我复读,结束了学习生涯。现在考驾照,一上飞机就发抖。比我大五岁的三哥,五年级因为复读没能进入初中,不愿意离开校园。据说大哥和二哥才上二年级就被硬生生的终止了关系,帮一大家子维持生计。

三年级的时候,刚满十岁,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事情。于是我开启了努力学习的模式。其实,努力的力量来自于父母在四五年级时的不断念叨——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有工作,端上“铁饭碗”,才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于是我听了,记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端上一个“铁饭碗”。

1989年暑假,我终于以班级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村里的初中,成为了第一个初中生,也是六个哥哥中唯一的一个。舅舅赞许的眼神和话语,真的激励了我,让我很开心。

班里近30个学生,能考上初中的只有十几个。我是幸福的,走在“铁饭碗”的路上。我考上了初中,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群。我在入学考试中排名靠后,所以我更加努力。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三名。赢得了老师、同学、家人、邻居的称赞和鼓励。所以我变得更快乐,更有活力。

农忙季节,天快亮了。我们蹲在水田里拔苗。我们经常听到隔壁水田里邻居的指令:“你看五爷学习这么好,以后给他端上铁饭碗。你应该向他学习。”我是第五名。邻居家的孩子按辈称我爷爷。)这个时候,我充满了自豪,我越来越受到鼓舞。我一定要考上吃“公家饭”的学校。

好事多磨。第三年,我如愿考上了景德镇师范,成了端着“铁饭碗”,吃着“公家饭”的人。那时候这种东西真的很少见,一时间全国闻名。

02

期待阅读,“积累”是永恒的痛。

其实读师范并不是我的真实愿望,只是因为家里兄弟多,我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读高中。

记得初三的暑假,我是快乐的。可喜的是,我的中考成绩在全校两个班100多人中名列第一。那时候“小中专”(师范、卫校等有毕业包的学校)招生有指标,就意味着吃“公家饭”是铁定的事情。

我也很充实,每天在家帮家里收拾收获。白天,大太阳下,我一遍遍打新收的大豆秆,一遍遍翻新收的稻谷。虽然汗水不停地滴落,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快乐;晚上准备稀饭,扫打谷场,排好竹床,等着一家人在夏夜乘凉。

打谷场,竹床,刚刚炒好的西瓜皮,喝着热腾腾的粥,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哟嗬”一声,伴随着父亲的吆喝,大家都觉得很舒服。这是一个普通而又最美的夏夜。现在父亲健在,那种安慰是无法重现的。

除了快乐充实,还藏着秘密,充满向往。

虽然中考成绩全校第一,但是农村学校能出什么好成绩?最让我担心的是英语。在我的印象中,100的试卷从来没有得过80分。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初三暑假,我找了六本初中三年的英语书,补上了。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班主任给我的作业本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然后几本写满记录的练习本装订成一本比较厚的小册子。我期待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使用。没想到师范学校没有英语课,英语学习成了我人生的痛。

所谓的秘密,就是在踏入师范学校的大门之前,我一直有着考上重点高中的梦想。记得中考志愿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们“不服从分配”和“坚决不服从分配”是有区别的。我申请了一所师范学校。“坚决不服从分配”意味着我没有机会上重点高中。“不服从分配”意味着中国招生办仍有可能录取我们到某重点高中。

最后填了“不服分配”。暑假的时候真的考上了重点高中,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家里不承担上高中的费用。于是每天除了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还做着白日梦——希望有一天能抢到点钱。“白日做梦”终究是梦,只有年轻人才能做到。现在想想,这似乎很疯狂。临近开学日,钱没有找到,父亲只好委托人把我的档案从重点高中取出,放在景德镇师范学校,命运为我安排好了。

一个错过高中的人,深知学习机会的珍贵;一个整理了六本英语课本笔记却无法继续学习的人,知道命运会捉弄人。一个农村的初中生,知道和别人还有很长的差距。所以除了努力,就是认真。

师范毕业那年,班主任说学校要从五个班抽调优秀毕业生组成一个大专班。作为班里的第二名,我充满了期待。最后学校能力有限,申请失败。于是我黯然神伤,默默对“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感到失望,对自己继续求学的愿望带着遗憾踏上了教育的人生旅程。

于是期待读书成了一生的痛苦和向往,至今仍无法忘怀。

03

得失,一个无法验证的命题。

工作八年后,2003年的一天,我课间回到办公室,听到办公室的女老师们在谈论学校带薪脱产学习的机会。这个老师不想去,那个老师也不想去。

对于一个渴望学习的人来说,我一直热衷于在学校学习的幻想。我觉得这样的机会真的是千载难逢。我马上去了中心校的校长办公室,平时和校长接触很多,就直截了当地问:“校长,听说学校有有偿学习的指标!”“是的!”校长回答得很干脆。“我能去吗?”我直接进一步问道。这时,校长有点犹豫地说,“但是你可以。但是我还没有考虑过有家庭的人。我们只是考虑那些没结婚的年轻老师。”

我有点不耐烦:“那我可以走了吗?”这时,校长动摇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但是你可以去,但是你必须和你的妻子商量一下。这是全日制学习,要去南昌读三年。这不是小事,我们必须仔细讨论。”我想了一下,肯定地说:“基本可以决定去了。”给我留个指标,谢谢校长!"

作为一个“初三”老师,我能做出去南昌学习三年的决定,真的让很多同事很困惑。但是他们哪里能理解一个渴望学习却失去机会的人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在学校读书”一直是埋在心里的痛。

这次脱产学习,按照上级的安排,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而且是专科层次的学习。而我已经是一个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获得大专文凭的人了。这项研究对我有什么意义?

于是我马上为三年脱产学习做了一些规划:第一,必须同时取得本科毕业证;第二,我必须在三年脱产学习期间完成我的入党愿望;第三,我必须大大提高我的电脑技能。毕竟“三十多岁”的人已经不年轻了。三年后,三个计划都真正实现了。

然而这三年最值得注意的是追梦和人生的冲突。第一学期除了认真听课,我还去了图书馆,在那里我充分感受到了年轻人热爱学习的力量。成人学生拿着英语书,在校园里到处大声朗读,这更鼓舞人心。慢慢的,我也有了考研的野心,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中科大。

有了目标,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早上跑3公里,晚上加餐,晚上看书,都是那么美好和顺畅。在所有的学习中,英语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只有初中英语水平,八年后学大学英语很难。好在150分的试卷也能考80分左右。

然而好景不长。有家庭的人就是不一样。第二学期,我迎来了我的爱人。一个月后,我帮爱人经营了一家小店。就这样,原本充实舒适的学习生活被打断了。一边学习一边打理店铺很正常。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一直搁浅。

好在三年后,原本的脱产学习计划彻底完成。只有追加考研计划搁浅。考研也因此成了至今藏在心里的梗。

04

2018,一个改变重新定义生活。

时光荏苒,2017年,表哥来到乐平就医。在交谈中了解到我热爱学习,于是被推荐加入了江西教育杂志社方心田社长组织的“教师博览与读书联合会”和“教师博览与教师联盟”。

这两个群都是高端群,专家云集,名师云集,思想碰撞,文化交流,我的眼界很快就打开了,学习的机会也来了。

2018年5月,群里发了一个招聘链接。让我打开它。这是第四届全国教育步行的核心营员和一些活动的召集令。重点是免费的。这真的吸引了我。所以写一篇需要提交报名的教育短文。我很幸运地在六月份被录取为核心营员。7月21日,我第一次如期参加了“教育行走”教师公益培训夏令营。

这次教育行走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我,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整日煎熬的老师也可以这样生活——生活可以如此精彩,如此耀眼。生命意识只在于前所未有地走出去。这次教育步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7月21日是教育的“法定”日,来源于不顾“3721”的英雄主义和勇气。正式开营前一个多月,是预热阶段。主办方将邀请被录取的人员加入教育行走小组,然后组织一系列热身活动――每天安排教育故事的分享。

当时受王老师激情的影响,受他的邀请,我做了一个分享:《最美的相遇开启教育生活的春天模式》。随后热衷于志愿者工作,逐渐引起了陈秀玉老师的注意。后来我成了教育行走的宣传报道组长,负责策划活动的现场报道。也正因为我是报道的牵头人,所以得到了教育行走活动发起人张文质的关注。我的改变从这里开始。

张文质老师是一位教育家,家庭教育专家,生活化教育的倡导者,教育行走的倡导者。张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自费报名参加了国庆期间举办的第二期教育写作培训班。在教育写作的训练中,我又一次被张老师的智慧和人格所征服。尤其是我从张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个坚定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

写作班培训结束后,我们加入了跟随张文质的写作团队,开始了写作挑战。在大家一起长大的日子里,我坚持日语写作的成功。现在已经写了800多天了,写了165438+百万字。这种坚持让我重新定义了人生的意义,走上了人生觉醒的道路。相信“相信”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奇迹,已经成为我的人生信条和追求。

05

2020年,不知不觉铸造了一个“神话”。

5438年6月+2020年10月,我和几个朋友报名到新教育实验网师学院学习。

上半年在《教育写作》和《中小学电影》课程中,我分别坚持打卡50次和42次。打孔卡被顶了9次。其中《欣喜与快乐——袁玉娥海峡两岸“文清”论坛——关于“图形与几何”第一堂课的思考》一文,发表于2020年3月211B版《新教师周刊》的“学生中心”专栏,“以卓越为舵,以努力为桨 《深入生活——冲出中小学电影课》发表于2020年7月20日新教师周刊第29版“声音”专栏,《外在外衣支撑自信,内化动力驱动成长——来自奋飞老师的评论》发表于2020年8月30日新教师周刊34B版“学生中心”专栏,疫情是“未来学习”的催化剂。

6月学期末,根据评分条件,经教务处批准,两门课程取得了上半年的良好成绩。的《教育写作》被评为“模范学生”,的刘的《中小学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一门课程,这被视为基础课程学习,即提前对所有相关课程进行简要学习,然后在不同的学科中进一步学习。教务处提倡小打卡小组打卡。这次我抓住了机会,从第一天就开始打卡。这样可以达到100%以上的打卡学生。永远不会像上半年那样达到100%。

因为坚持打卡,所以也写了很多值得一读的文章。目前打卡超过180天,被顶过23次。

坚持打卡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努力思考的习惯,也创造了阅读的需求。阅读和思考是我们到达灵魂和远方的基石。除了打卡,更重要的是学习每周的现场讲座,在同等规模的优秀教师群体中感受优秀教师的内在力量,激发勇往直前的动力。

新的网络老师拉近了我和李镇西老师的距离,让我学会了思考什么是教育。认识刘李尚老师,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认识郝晓东先生,我能体会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啃噬精神,明确自我成长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

2020年,除了在新教师学习上的大丰收,在专业成长、技能学习、视听资料上的收获更是显著。

一是获得两项省级专家证书,分别是江西省首批微课评价专家和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系列评价专家。

其次,微课作品《生日不要马虎——分数“比”的意义及应用》获得新世纪小学数学13全国(网络)阅读活动“学习短视频”创作专场二等奖;《分东西的游戏》课题获得15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二等奖。在史静园“2020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评选中获得优秀奖。

第三,2020年获得省级奖10项,市级奖9项,县级奖3项,省级优秀资源3项。奖项涵盖省级一、二、三等奖,县级一等奖,县级先进个人。

最后,在项目立项和论文发表方面也收获颇丰。其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研究,国家课题1,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一般课题1,市重点课题1,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课题1。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透明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鸡兔同笼”解法举例,培养数感与建模》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出版的《教学与研究》上。

加上教育行走活动公开课证书和新教育学习证书,每年累计各类证书50多个。今年获得的证书比前25年都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神话。毫无征兆地实现了。越努力越幸运,你会再次得到验证。

06

2021,在巨人的肩膀上扬帆起航。

2020年,我收获了很多,为我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职业道路。

首先,景德镇今年将举行第二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也被列入评选范畴。我仔细研究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带头人的申请条件。经过研究,我深感荣幸的是,这些条件在2020年都是意料之外的准备。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看来努力的人永远都是幸运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省电化教育馆和省厅智慧运营工程的实施。如果市级信息化教学应用带头人成功,将为2022年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应用奠定基础。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春天。

除了在省图书馆的指导下加强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蓬勃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推广,数学专业的学习也紧随其后。一是积极参加教育部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组织的专业主题活动,二是加入温州大学小学数学名师张的工作站。

相信在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专家、张教授和“三路研究员”团队的指导下,专业学习会更加精细化。

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习是一名数学教师的立身之本,那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则是我们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这个信息时代,只有掌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前沿技术,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不断创新。

最近的国家项目——中央电化教育中心项目“信使课堂、名师课堂、网络课堂运行机制及考核激励研究”应该证明了这一点。名校信使班、名师班、网络班是基于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教育教学研究前沿领域。

2020年3月,教育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2年,“三个课堂”将在中小学定期全面使用。2020年,在智能作业项目的推进中,省图书馆给我的一切,恰好赶上了节点。

省馆是巨人,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次起航。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是技术,小学数学学习是新世纪的专业。那么,在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会开阔我的视野,让我时刻知道自己就像井底之蛙。在学习中,我们永远在路上。

正是因为学无止境,又因为一个人走的快,很多人走的远,所以我酝酿着开始学习,长成一体。“彼岸教师成长联盟”应运而生。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借助巨人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一定能飞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