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对老师有任何疑问,我会犹豫,忽略同意他的一个要求。将来我可能会征求他的意见。我应该不是直男吗?

你好,温都督为你服务。

1.不要轻易去拜访导师。

通常导师不欢迎不速之客和陌生人的电话。参观前最好预约或经人介绍。之所以这样,一是导师普遍比较忙,二是容易和不熟的人冷言冷语,三是彼此不容易进入主题,四是会给接下来的接触制造障碍。

2.接触应该是不完整的。

初试前可以少量接触,复试时要增加接触。入学后分配导师期间要加强联系。虽然一开始你并不认为自己已经预定了导师,但是早期接触还是很有必要的。早期零星的交流,既能让导师了解自己,也能让他更具体地了解导师。

不仅如此,导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往往一诺千金。在导师不太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对导师做出承诺的。直走的效果不会很好。这绝对不是货市上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权衡和人情上的推敲。曲径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所以,还是提醒考生在联系导师时旁敲侧击比较好。

3、对导师的详细了解

既然是你打算选择的导师,自然要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一般学历、工作经验,这样在直接接触的时候就能找到相同的话题,使沟通顺畅,迅速得到导师的青睐。

不要在对导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联系,尤其是不要假装认识,漫无目的的聊。没有哪个高级知识分子愿意和别人浪费时间。

此外,导师的办公室、地址、电话、手机、邮箱等都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往往可以从校园网、高校招生办以及相关熟人那里获得。导师往往是学校甚至学术界的公众人物,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信息是不能封闭的,你有他的联系方式他也不会太惊讶。

4.注意你的言辞。

为了防止先入为主,要注意细节,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缺点,也不要过分标榜自己的优点。导师不会喜欢咄咄逼人的学生。前期基本以释放正面信息为主,注意分寸,后期适当解剖自己的不足,但大部分信息都取决于前后期学习的主题。

比如面试时单独表扬一个导师的直接后果就是成绩大亏,另外,好话也不要说得太公开太恶心。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听好话,但也是好话。露骨的奉承和恰当的赞美在效果上差别很大,同一件事的相同措辞可能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在奉承和赞美之间摇摆。

最后,提醒大家保持正确的心态,分清选择导师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认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坚持不懈,勤奋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