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考志愿填报工作?

协商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咨询:兴趣和多元智能评估

评估学生的兴趣、天赋和能力,找出学生感兴趣和有天赋的专业和职业。

第二次咨询:专业确认

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多元智能、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业要求、职业发展方向和行业前景,与学生讨论合适的专业。

第三次咨询:学院计划

根据考生高考分数、专业志愿、省份或城市制定并沟通院校计划。

第四次咨询:风险控制

根据录取规则,分析院校和专业录取可能性,重新调整院校和专业顺序,确保不退档、不转专业。

兴趣和智力评估

测评解读和专业确定通常安排在高考分数线前,在家长回避的情况下,由咨询师和孩子单独完成。

兴趣评价的方法有很多:评价体系、SDS测量表、兴趣分类卡、职业兴趣岛等等。季老师喜欢用“利益联结”的方法:

测评前做一个访谈,根据学生填写的“兴趣爱好”提问。如果孩子喜欢历史,问“为什么?”孩子说:“你可以掌握一些时代发展的规律,把握这个时代。”然后问“你觉得历史让你觉得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吗?”等孩子认可了,把“控制感”写在桌子上。

面试结束后,进入正式的兴趣评估。“现在有六个岛,你想在哪个岛上度过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为什么?”写下选择前三个岛屿的顺序和理由。“如果你想在这个岛上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你会活一辈子。你会选择哪个岛?”写下这次孩子选择的顺序和原因。

两次的结果往往不一样。问为什么。比如孩子说:“有一个学期,我选择了R岛,因为它原始,可以冒险;为生活而生活,我选择e岛是因为这里经济发达,容易找工作。"这个时候,跟孩子澄清一下:"看起来你喜欢冒险,但你对就业更感兴趣,对吗?"如果孩子同意,写下"冒险和良好的就业"。

评估结束后,我们将按照终身居住地选择的岛屿顺序逐一解读,然后在第一个岛屿选择中饶有兴趣地看一下。孩子在评价中选择哪个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这个岛的原因。比如选择R岛的原因可以是冒险,其实是一种创业兴趣特质。

选岛兴趣挂钩后,与面试中的“爱好”挂钩。这个时候孩子会发现,之前看似随意的聊天,其实也是评价的一部分。他的每一句话都有人听,有人懂,和孩子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他会觉得老师很专业,理解他,对兴趣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遇到难以判断的连连看可以直接问孩子。比如一个孩子和同学一起旅游特别喜欢做攻略。当被问及这是企业导向特质还是社会特质时,她必须说:“这是社会特质。”

最后,你可以问问孩子,他们认为父母是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一个女生说,她爸爸和她一样有艺术细胞,所以特别支持她学建筑。妈妈是普通类型,一直想让她学金融。果不其然,在后面的部分,孩子总能很快与父亲达成一致,而与母亲意见相左。

这个时候,因为我提前知道了孩子和父母的兴趣差异,所以我可以跟妈妈解释,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只是兴趣特质刚好相反。这种情况下,妈妈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意见。

专业确认

孩子只有知道毕业后学什么专业,能做什么,才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专业确认是最难的部分。咨询师需要为孩子讲解500多个专业,可以重点选择与孩子兴趣和天赋相符的专业,不相符的则一笔带过。

比如管理类的“工业工程”专业,需要学习企业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课程。毕业后最适合的职业是IE工程师。IE工程师关心三件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比如车间中间有一个饮水机。两端的工人在接水的时候往往要走10分钟,等绿灯亮了,等水烧开。这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生产总监让IE工程师解决。车间两头多放两个饮水机?不行,这违反安全规定。后来IE的工程师把饮水机上显示红绿灯的线延长,装上灯泡,高高挂在墙上,让所有工人都能看到什么时候水开了,不用再等了,生产效率提高了。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专业,专业分为A、B、C三个等级,A是喜欢的、适合的专业,B是感觉一般可选的专业,C是完全不被重视的专业。通常理科生保留25-30个A-level专业;文科生保留15-20 A-level专业。

咨询结束后,让孩子花一周时间查看每个A-level专业的详细介绍:大学课程、考研方向、就业方向、就业形式、大学学科排名等。如果孩子发现和想象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把专业降级到B..如果A-level专业数量不够,查看B-level专业的详细介绍,选择合适的升A-level。

所以高考志愿不是咨询师的工作。它需要咨询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咨询。

大学计划

院校计划需要在高考分数线后,根据孩子的高考分数线、专业方向和拟去的省份或城市,由顾问、考生和家长共同制定。

学院计划分为五档。

一年级是高宠学院。往年的提档线通常比考生分数多1~10分,录取概率极低。

这类学生一旦被录取,就相当于上了一个比成绩高的学校。但由于升学压力,他们在专业选择上没有优势,很可能被转到一个冷门专业。在填报高宠学院时,让孩子仔细确认自己是否能接受这所学校招生计划中的所有专业。如果没有,不建议考生填写。

二年级是目标较高的院校,提档线低于考生分数,但部分专业平均分高于考生分数。

这类学校有录取的可能,存在专业调整的风险。还是要考生核实一下自己的招生计划中有没有考生不能接受的专业。

初三是目标院校,最有可能被录取,被专业录取的概率也高。

这类学校不仅低于考生成绩,而且考生所报的大部分六个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线都低于考生分数线。

四年级是保底目标的院校,能保学校,能保专业。

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中,所有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线均低于考生。设立这类院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掉档。

第五档是保底院校,考生成绩接近该院校最高分。

其设置目标也是为了保证考生不脱档。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大部分考生都会被目标院校录取,几乎没有人会被目标院校录取。

分成五档后,非常方便决策。考生和家长只需在每个档案中选择相应的院校即可。咨询结束后,让他们用5天左右的时间详细了解这些学校的历史沿革、院系设置、学科实力等情况,再做最终决定。

风险控制

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咨询师会提前把志愿表发给考生和家长,他们一起填写。他们需要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了解录取规则是分等级明确,专业明确还是分等级差,填在表格里。

在会议上,顾问将逐一分析志愿者表格。比如第一所学校是一所目标很高的学校,学校的录取规则是“自愿清场”。考生所报前两个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远高于考生。一旦没有被第一、第二专业录取,后面的四个专业很可能已经被其他考生填了,考生可能面临被调剂的风险。这时候咨询师会和考生及家长商量,把下面的专业设置成一些冷专业。

如果考生坚持要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不建议把这个学校定为首选,把那些被该专业录取概率较高的学校提前放进去。当然,除了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的变化,一些热门专业和城市的分数线,以及中外合作、校企合作、服务外包等一些特殊招生方式的分数线也会综合考虑。

风控环节是孩子和家长矛盾爆发的环节。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应该放在第一位,成为孩子和家长最大的争议点。面对这种差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决策平衡轮。

给父母和孩子一个空白的决策平衡轮,让他们分别填写自己的重要因素。然后让孩子和家长依次陈述理由,对方不能打断、质疑、否认。家长陈述完毕后,询问孩子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注意事项。很多孩子会在这个环节吸收父母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决策摆轮。

这时候让孩子按照重要程度给每个因素打分1~10,然后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这其实就是价值的厘清和排序的过程。当价值观明确后,再问孩子,他们认为哪个学校或专业走在前面,更符合预期。通常这个时候,孩子的选择会很明确,父母也会很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有时候父母还是不愿意放弃,坚持自己的决定。这时候就要给他们解释决策和责任的关系,谁做决策谁承担责任。如果家长坚持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问问孩子厌学了你打算怎么办?大学不是高中,家长不能天天盯着孩子的学习。如果他们的孩子因为厌学而荒废学业,这是家长在做决定时所期望的吗?

同样,如果孩子的考虑过于极端,他也会问孩子,如果真的出现了父母担心的问题,比如找工作难,你打算怎么处理?毕竟父母不可能养你一辈子,我们每个人只能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做决定。有些孩子会给出可行的应对方法,有些孩子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决策选择。

案例分享

两年前,有个男生坚持要去西藏大学。他妈觉得这个男生虚荣,他第二份工作要去211。她担心孩子去西藏会损害健康。

第一次咨询,孩子无动于衷,以为我是收钱说服他。我让妈妈离开咨询室一会儿,给孩子解释咨询的保密原则。我跟孩子说的一切都是在咨询的保密范围内。除非是违反法律,伤害自己或他人,在没有得到孩子授权和允许的情况下,不会将咨询内容透露给任何第三方,包括孩子的父母。

男生知道保密原则后,我问男生,你觉得去西藏大学的可能性有多大?男孩说他确定。我又问他,如果你上西藏大学,毕业后打算留在西藏吗?他说没有,假设你大学毕业就把简历发到自己心仪的公司,你觉得HR会怎么看西藏大学?他说我知道西藏大学虽然是211,但是文凭含金量没那么高,HR也知道。我很好奇的问,那你为什么这么执着?

他说,老师,我去西藏大学不仅是为了读本科,也是为了继续读研究生。但是从西藏大学报考浙江大学和Xi交大的研究生是加分的,这样等我真正找工作的时候,我会拿到浙江大学或者Xi交大的硕士学位。原来这个孩子不是虚荣,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我继续问他,你是从什么渠道得知西藏大学在报考浙江大学和Xi交大时获得加分的?男生说听同学说。我又问他,那你怎么知道这个信息是真的?而且就算是真的,你高三考研的时候这个政策还有效吗?男孩没有说话。他以前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我说决策是基于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有效。我会给你安排一项任务。咨询完后可以收集西藏大学报考浙江大学和Xi交大研究生的政策,致电浙江大学和Xi交大的研究生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大四考研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这个政策是否还有效。可以吗?男孩点点头,说好。

然后我接着问,假设消息真实有效,你觉得在西藏大学读书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说:“宿舍没有wifi。”我问他是否还有其他挑战。如健康、安全等。他说这一切都没有错。

我想了想,邀请他做了兴趣评估。结果是双编码,R实用,I研究,分数都很高。我看完评价后问他,你觉得这个评价准确吗?他说非常准确。我问他,在你过去的经历中,是什么让你觉得这个评价特别准确?

这个男孩说他喜欢电脑和篮球。科比退役时,在网上自学了一个电脑工具,并为科比制作了一部纪念片,得到了朋友们的高度赞扬,并广为传播。当男孩告诉我这些事情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我理解他为什么认为去西藏大学最大的挑战是没有WiFi。因为他真的很喜欢电脑,喜欢用电脑做东西。

这个时候,我和他不再对立,他在和我分享他的最爱。我问他,你这么喜欢电脑。按照你的分数,西藏大学能读计算机吗?他说肯定不会,然后我问他,你考虑过一些校企合作吗?他说不懂,问我这些学校正规吗?

我向他解释了校企合作的由来和录取。后来,男孩考上了某高校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他很高兴,打电话给我报告这个好消息。他妈妈非常感谢我。

所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听起来很有条理,但是每个来访者都不一样,咨询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比如刚才的案例,除了兴趣评估,我没有使用其他的干预技术。我只是遵循了职业决策的原则,和考生确认,决策的前提是信息真实、完整、客观、有效。这个前提实现了吗?我只是好奇我该不该去西藏大学,他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他是否准备好了。当考生谈到他对计算机的兴趣时,我必须听他说,理解他,支持他。这些是GCDF和BCC职业教练告诉我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正是这些基本素质引导我们去帮助各类考生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