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体验(摘要)

公元1840年,西方列强用鸦片大炮砸碎了满清王朝的大门。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各界人士也开始为国家探寻出路。这期间老师教的相关内容,让我能够站在更加客观理性的立场上,对历史洪流中的重大事件做出更加公正的评价。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我们对待历史的应有态度。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记得初中的时候,因为“桂平金田”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深深的兴趣。现在我“重温”了历史,学到了更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是农民,但为什么是农民,而不是其他相对强大的阶级,比如地主阶级(毕竟外国列强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老师说,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及其封建统治者压迫和反抗的对象;正所谓“官逼民反”,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农民成为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的人。

农民阶级的力量是基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离不开其他“催化剂”。

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从七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等古籍,家人也希望其成就功名。然而,他在孙山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都失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决定不信孔孟而皈依基督教(后来创立了崇神的宗教),于是他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思想转变——从追求仕途到反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发动农民群众反抗。这是从人物角度来看它兴起的原因。

反观此时的中国,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受到影响,逐渐瓦解,鸦片战争使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符合历史必然性。

地主阶级洋务学派——洋务运动

1861-1895之间的洋务运动,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张之洞为代表的挽救清王朝统治的“自强运动”。虽然这场运动因为“甲午战败”被打上了失败的标志,但不可否认的是

资产阶级改良派-1898年改革运动

我一直很佩服精通中西文学的梁启超先生。他在清华大学关于“君子”的演讲,激励我做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少年。齐超先生非凡的成就也反映在最近的改革运动中。

与地主阶级洋务派不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站在救国救民、改造国家的前沿,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里说的“制度”,是前两次运动没有触及的,这才是救中国的根本之道。梁启超等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找到了更有效的方法,实施了一定的措施。但不可避免的失败了,让人惋惜。

总结性思维

上述三次典型的阶级斗争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根本原因无疑是体制问题。一棵大树的根已经腐烂,即使它上面的枝叶依靠“输血营养液”的方法,也很难成活,更不用说健康地成长。腐败的清朝统治是腐败的根源。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盛世是多么幸运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你我有目共睹,尤其是今年的疫情考试,证明了制度的可靠性。

历史就像永不停息的滚滚车轮,但我们的脚步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因为我们要回顾历史,从中吸取教训,面向更好的未来。我认为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之一。

在最近的近代史研究中,我对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疫情爆发的历史条件:

(1)“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压抑多年的愤怒的一次大爆发”。戊戌变法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执政危机的来临,让人感觉国家要灭亡了。清政府虽然宣布实施“新政”,但也不过是“自掘坟墓”。“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革命不可避免。

(2)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他们需要一个领袖带领他们走向历史舞台,从而维护他们的利益;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希望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后来他深信“和平的方法不能重复”,决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于是,资产阶级人民团结起来,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如果!支持列表]2。[endif]辛亥革命的准备:

(1)孙中山先生的努力: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誓言“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均分地权”;

1895,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

1904年,孙中山先生发表《中国问题新解》(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大旗)。

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

②其他阶层的人所做的努力:

宣传革命的书籍的出现,传播了革命民主思想——张驳康有为《论革命》一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钟》和《突然回头》;

革命组织的建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华兴会、科学补习中心、光复会和岳。

*1905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③其他:

三民主义理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计划;

革命与改良之辩(意义:划清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是为了给世界一个不会被风雨侵袭的家,给孩子们一个和平宁静的世界。”

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导火索:护路运动(1911五月)

第一枪:武昌起义(掀起辛亥革命高潮)

阶段性成果: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终于崩溃。

重要标志: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底)(其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失败:袁世凯窃国复辟,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最后形成军阀政权,中国再次陷入黑暗深渊。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后,我深刻认识到“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的最佳选择,是时代的最强音;用现代人的眼光批判革命的手段,认为革命是破坏性的、费力的、代价高昂的,不革命就可以“告别革命”,这其实是不尊重人的,也是不现实的。

选择“革命”是中国发展的主观需要和客观选择。具有前瞻性和思考深度,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水深火热时代知识分子和思想的力量:无论是宣传和组织工作,还是关于革命和改良的争论,白衣学者利用自己的先进知识为欲亡之国做贡献;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值得中国人民敬佩——他热爱并献身于祖国,立志为民族独立、发展和振兴的理想奋斗终生;本着服务大众、关心人民的宽广情怀,“为人民谋幸福”;具有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伟大的人影响伟大的时代。虽然辛亥革命有历史局限性,但仍值得我们从中获取有益于当代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毕竟历史永远是一个滚滚车轮,没有“一劳永逸”的决定。从每一个读书人到整个国家,从思想的传播到道路的选择,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会成为岁月长河中不朽的痕迹,成为前人的怀念,后人的模仿,所以走好每一步,你我他都很重要。

最近看了广西财经大学的舞蹈。我和很多网友一样,深受感动。封建思想毁了一代又一代人,无数少女葬身于所谓的“三从四德”,让人感慨万千。与此同时,我越来越感到思想进步对社会和整个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为此,我重新整理了课堂笔记,写下了这一课。

【如果!支持列表] 1。[endif]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分子历尽艰辛,却一再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使人民感到绝望和沮丧。一些知识分子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于是发动了一场启蒙思潮——新文化运动。

我记忆犹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六项标准——人格形态的自主性、社会观念的进步性、人生态度的进取性等。这些标准即使在现在也具有很大的标杆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仿佛是人们冲破思想牢笼的一把金钥匙。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很中肯。他们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但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的所有传统文化,这也说明这场思想运动并不极端,不理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运动的局限性:鼓吹资产阶级民主不能给人们提供认识中国的有效思想武器,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资产阶级* * *和平计划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且他们的宣传手段有限,很难从根本上改造社会环境产生的各种观念和国民性。但作为一种生动的、进步的、革命的思潮,它的时代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解放方面具有无限的潜力。慢慢的,中国出现了很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然后中国生产者党发展起来。

课上老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反复探索的结果,也是各种社会思潮充分激荡的结果。在模仿西方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一再碰壁。当他们陷入严重的价值缺失和精神困惑时,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推倒了思想的铜墙铁壁。中国出现了一个能代表人民利益的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青年* * *产党虽然工人阶级规模小,理论准备不充分,而且深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由于其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初心和正确的道路,青年* * *产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后各国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中国* * *制片人党代表了历史方向的新生力量,越挫越勇。敢于打破思想禁锢,不怕流血牺牲,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的革命者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人称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理想坚定,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于人民”。从百年前的紧急撤退和红船会议到今天的盛世,中国* * *生产者党学会了如何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

“人是一根思考的芦苇”,思想文化对一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有时是意想不到的。从封建思想到民主思想再到社会主义思想,一步步艰难,但也一步步强大。也许在今天,因为身处象牙塔,我们不必再受封建腐朽旧俗的折磨,但我们要时刻警惕封建残余对一个人心灵的毒害——比如《女德班》的开篇,就足以让人对其批判和唾弃很久。用先进的思想净化心灵,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身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生才不会偏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