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知识点梳理(6)?

第六章:先锋小说

1,先锋小说的概念

答:先锋小说:中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小说创作体裁,在创作理念和形式技巧上表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也被称为后新潮小说和“准现代主义”。主要作家有马援、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个特点:(1)话语的反叛,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和反抗。(2)形式上的前卫,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实验。(3)形式的多样性,即现代主义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援)、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小说(苏童)。

2.先锋小说的文学观念。

答:先锋小说的文学观念:

1.关注个体的生存价值:先锋小说的价值:“尊重每一个人——的确是每一个人,这是一个道理。”余华:“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自己的心而写”(余华:《活着&;Middot前言)2。心理真实:先锋小说的真实观:(1)纯客观真实:传统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真实观。左拉:“小说家的最高品格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意味着真实地感受和表达自然。(2)意识形态的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真实观。周扬:“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要不是看它所描写的内容是不是社会主义现实生活,而是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表现革命发展中的生活真实。"(3)余华:精神的真实。余华:“我觉得生活其实很不真实。”“在精神上,我甚至觉得很多东西太真实了...3.心理时间:先锋小说的时间观:如烟之物的时间结构——“并置”叙事。小说中人物4、7、2、3、算命先生、司机等人的经历往往同时展开。

3.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

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痴迷于暴力和邪恶的人。他表现了人类生存的严酷处境和生活条件的冷酷。

1,人性的残酷和存在的荒谬:一种现实;《十八岁去旅行》描写了暴力的倾向和人性的冷漠;一种现实:兄弟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1986》: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成人盘。人性之恶,超越时代;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酷与刑罚专家的命运。等等。2.历史苦难的个人承担:活着。(1)死亡与孤独:傅贵家族的历史苦难。(1)儿子有庆先死,因为他为县长的妻子抽血,(2)女儿夏风难产而死。③他的妻子贾珍死于饥饿引起的身体虚弱。(4)女婿希尔在城里当建筑工人时被水泥板砸死。(5)孙子的苦根是吃豆子害死的。活着的东西不是真实的。(2)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1)命运。《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友谊的故事。(2)社会历史因素。(3)人祸。比如大跃进和公社给普通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就是家庭破裂,家破人亡。(3)反抗命运和苦难。傅贵仍然固执地坚持“活着”。“活着”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3.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根子。

4.残雪小说的话语内涵。

答:残雪的小说大体表达了这样一种话语内涵,即荒诞人生的寓言与梦魇。

1,“他人是地狱”——人际关系的恶化。山上的小屋:家庭成员之间的恶劣关系;老云:家人和邻居关系不好;2.人性的异化或扭曲:黄泥街:心脏的癌症。3.卑微的存在(无意义)——思想报告中的伟大发明家答:在此之前,我想告诉你一件在我心中憋了很久的事,那就是:我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他是工业部公认的伟大发明家。居高临下的鄙视,别人。但其实和“平庸”没什么区别。有强烈的嫉妒心理。和邻居一,邻居二,时髦的同事打架,恶化了和老婆的关系。

(注:主要小说: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中篇:《老云》、《黄泥街》、《思想报告》等。龙:“突破性表现”。)

5.马援小说中的元小说叙事或“叙事陷阱”。

答:1。元小说叙事:元小说是一种刻意暴露小说虚构性的小说。也被认为是超级小说。第一,刻意揭露虚构的叙事行为——以此来解构文学是现实生活反映的现实主义观点。二是阐述自己在小说中的构思过程——如何以叙事作为小说的写作对象。传统小说:故事的叙述——元小说:叙述的叙述。

2、马援的元小说叙事技巧或“叙事陷阱”(吴良玉)。

(1)在文中直接或有意暴露了小说的虚构性质。小说的第19节是这样开始的:“读者们,在我讲完这个悲惨的故事之前,我不得不说,下面这个结局是虚构的。有时作者、叙述者和小说人物融为一体。(2)有意暴露小说的创作图式或过程。(3)叙事人称是不断变化的。(4)交错叙事或空间叙事。(5)谜题:不合逻辑的叙事结构。3.“形式”背后的意义:马援小说寻求新的哲学意义。(1)叙事张力。空间叙事,有空间对比,形成叙事张力。(2)赋予偶然性至关重要的地位。(3)解释生命的各种可能性。(4)文化哲学。

更多内容请点击:2015研究生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