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考研复习的各种不好“影响”?

一、考研的“从众效应”

“我是大三学生,周围的同学都在准备考研。家里人也想让我考研。我想参加考试。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从收集资料到买参考书、报辅导班、开始复习,我一直有一种被动的感觉,没有很强的自发动力。有时候我会想,我到底为什么要考研?这个问题困扰着我。”

“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有明确的考研目标。他们真心想考研,有很多精力去学习。而我...说实话,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要考研。都是因为别人说考研那么好,所以我考了,但是心里也不能给自己一个很明确的理由。这样学下去没有精力,我也坚持不下去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有“从众心理”。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考研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群体越大,“从众效应”的压力就越大。从选择学校、专业到复习资料、辅导班,很多学生缺乏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分析,容易“从众”做出盲目的选择和决定。

第二,考研的“名校效应”还是像高考一样。

据相关数据显示,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九年突破百万,其中名校报名人数增速较为明显。2013年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考研报名人数27万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根据Max公司对2013届高校毕业生流动情况的月度跟踪调查,2013届毕业生到国内留学的第一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其次是“想上更好的大学”。山东考生李艳秋认为,这两者密不可分。“就业门槛越来越高,上名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增加一些筹码。”。

专家认为:“90后已经成为考研的主力军。这些考生有更高的志向,对父母有更高的期望,一切都好。一旦他们选择了目标,他们就愿意投资。以前‘打酱油’的考生越来越少,这也是名校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原因。”

考研因为越来越应试化的备考方式,所以和高考相提并论。北京某知名高校老师说:“现在一些二三本大学以培养考研学生为目标,大学被扭曲成‘考研基地’。很多能力素质都很好的学生,根本过不了这些备考了很久的学生,给人才选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考研复习过程中的“温水煮青蛙效应”

考研的过程比较长,一般都在半年以上。很多考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整天走进考研复习的温水里,慢慢地进行着自己的复习,渐渐地被考研复习的温水煮熟了,考生也就成了这温水里煮熟的“青蛙”。所谓“温水中的青蛙效应”,主要表现为整天埋头复习而没有及时调整自己,没有充分意识到考试和复习之间是有距离的,没有努力去缩小这个距离。其表现是,考生整天埋头复习,一成不变的复习方法和速度,复习中没有总结自己的效果,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思路,平时习惯看题,很少自己做。他们总觉得时间还很长,还没有充分想象到考场上的残酷和可能出现的失控事件....总之,考生在漫长的考研复习的温水中未能给予相当的警惕,长期心虚,只是泡在舒适的复习温水中,而没有去想考试的开水。

四、考研备考过程中的“瓶颈效应”

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的时期,甚至对所学的知识也是模糊不清。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瓶颈效应”,很多同学都说自己遇到了学习瓶颈。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专家建议:

1.思维习惯。阅读一个知识点,从宏观角度思考知识点在整个学科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思考其自身概念的深度、特点和满足的性质。弄一个题目,研究它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思考题目的知识点和可能的方法,能不能用更多的方法来回答,能不能找到最简单的方法。看看历年的情况,总结一下考试题型的规律,思考一下命题的特点和与考试大纲的关系。

2.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正确回答问题,而且要快速实现目标。目前很多辅导资料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对题型进行了归纳。如果能利用它们来总结知识,边看边思考,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不成问题的。

3.快速判断所考知识点的能力。考研大纲规定的知识点有限,重要的知识点就更少了。但是考研已经20多年了,每年都考重点。但是这些知识点每年都披上新的外衣,乔装打扮,让很多考生上当受骗,后来后悔莫及。

4.毅力。考研往往因为高于日常生活而被学生忽视,会产生马太效应。你越不在乎她,她就离你越远。所以考研复习需要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坚持下去!祝大家考研成功!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