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考研|六大舞、六小舞、蜡祭、蜡祭、傩祭
1,六朝舞(六大舞)
“六代舞”是周代最著名的正统乐舞作品的总称,内涵深刻,风格庄重,故有时被称为“六大舞”。从形式和体裁上分为文舞和武舞。云门、仙池、大少、大侠都是文艺舞蹈,大满、大五是武舞。
以德得天下者写舞,以武得天下者舞。跳舞的时候抱着鸟寨,跳舞的时候抱着干部。各朝代乐舞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被周代统治者总结后,恰当地置于礼乐体系的各个环节。每当演出一个“六代舞”,对应的音乐配置、舞队数量、祭祀对象、演出时间都是按部就班的。对以往著名的代表性乐舞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首次赋予其新的功能定位。
“六代舞”主要用于祭天、祭地、祭祖,云门用于祭天,仙池用于祭地,大满用于祭祖。“大少”祭拜死者;大夏和大武是用来祭拜天子的。有时“六代舞”也用于皇帝或国王级别的“大娱乐”、“大拍摄”。
2、六个小舞蹈
昆舞、羽舞、御舞、罗舞、干舞、人舞六种小舞。根据李周的记录,小型舞蹈主要用于训练和教育,但每个小型舞蹈本身也有其功能重点。比如人舞是用来祭拜日月星辰的,干舞是用来祭拜山川的。“六小舞”是比“六大舞”更纯粹的周朝舞蹈。“六大舞”是一个完整的乐舞名称,从中可以看出它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
小舞以舞者手持的道具命名,可见其舞蹈注重形式因素,有点类似于现在舞蹈学校的课堂组合或教学方案;换句话说,《六代舞》是一部作品,《六代舞》是一部集诗、乐、舞于一体的大型祭祀乐舞,每一个小舞都是一个纯粹的舞蹈段落,可以根据自身的功能用于各种祭祀乐舞活动中。
3.蜡祭品
“蜡节”是一种庆祝农业丰收和感谢神灵的节日。通常在每年的12月举行。蜡祭之神列为八位,从起源、历史到农耕作业的每一个具体和无形的方面都包含在这些神的崇拜中。蜡祭和其他原始巫术信仰一样,有仪式,有歌舞。它更重要的歌舞特色在于它的“鼓与乐器齐唱”。
“鼓”与人的动作息息相关,“鼓乐”的鲜明节奏。鼓声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人体的晃动,“鼓励”的场景油然而生。
4.牺牲
祭祀商朝的甲骨文中,对雨舞有明确的记载。到了周代,“求雨舞”被称为“雍”,求雨活动更具仪式性。《尔雅·释训》对“夷”的解释是:“夷祭,舞者呼风唤雨。”说明女巫不仅会跳舞,还会哭,会乞讨。如果跳舞和乞讨都没有效果,最后的手段有时会是“美色”或“焚巫”或“揭巫”。
这种原始的祭祀习俗早在商代就已流行,而周朝继承了商代的许多习俗,跳舞甚至烧巫的习俗一直保留到春秋时期。后世的雨舞逐渐被“龙舞”的喧闹和热情所取代,巫“韦舞”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近代西北仍有崇巫舞雨的传统,但最终不会形成大的景观。
5.傩祭
傩祭:周代的傩祭是由正统的精神文化活动确立并制度化的。朝廷中有一个掌管傩戏的官员叫方,在实际的傩戏中扮演主角。傩节每年在宫廷举行三次,周王室、诸侯代表国家时称为“国傩”,全国共同参加时称为“大傩”。其艺术风格趋于粗犷豪放,充满了原始的野蛮。
它的主要功利目的是驱逐疫鬼,清坟,净宅。因为有恶灵和鬼魂,仪式制造了一种激烈的气氛。傩祭发展到汉代,出现了以野兽为标志的“十二兽舞”。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乐师的“傩戏”,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和娱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