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献:湖北大学普通生态学考研笔记
学习指导和复习思考题
线程理论的第一部分
知识框架
什么是生态?-研究对象、概念、分支和交叉学科
形成和发展;——主要历史阶段、代表性任务和重要学术著作。
现状如何?-对象变化;意味着改变;扩大
怎么学习?方法论,研究手段
名词概念(注意对应的英文术语,下同):
生态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和亚生物圈进化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的盖亚理论
复习思考问题:
1,什么是生态?你认为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什么?
2.生态学有哪些研究层次?在生态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些层次的侧重点是什么?
3.生态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每个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生态的社会化,生态必须是科学的”?
第二部分个体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
知识框架:
生态因子的特征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生态因素的适应
关键问题提示:
生态因素的特征:综合性,主导性,限制性,直接/间接性,阶段性,不可替代性,互补性,
光、温度、水、土壤对生物有什么用?生物体是如何获得这些资源的?
正常情况下生物是如何适应(时空变化)的?太多太少会有什么影响?生物是如何适应的?适应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行为上有哪些表现?
名词概念(注意对应的英语术语)
种(种)、种群、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主导因子、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法则、限制因子、生态幅度适合度指标、生物驯化、休眠、滞育、稳态、阳性植物、叶面积指数、光饱和点、昼夜动物光周期现象、短日植物、伯格曼法则、艾伦法则、三基点活动积温、气候、少浆植物、恒渗植物聚集体结构
复习思考问题:
1.生态因子的五大类型是什么?有哪些直接影响?有哪些间接影响?生态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2.李比希的最小因子法则和谢尔福德的容忍法则分别解释了生态因子的哪些特征?生态宽度窄的不同生物,生物耐受曲线的图形特征是什么?
3.多重生态因子对生物适合度的综合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什么是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生物的生态效应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6.生物限制对生态因子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适应什么样的生态条件?有哪些生态意义?
7.稳态生物和非稳态生物在适应环境的方式和能力上有什么区别?稳态生物如何维持自身的稳态机制?
8.什么是适应性组合?为什么生物会有适应性组合?
9.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对植物和动物有什么影响?他们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10,温度有哪些生态学意义?低温和高温会对生物产生什么影响?植物和动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是如何适应的?为什么温度可以限制生物的分布?
11.有效积温是多少?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有什么价值?
12.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有什么区别?植物在适应上有哪些不同?
13.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在适应水因素方面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他们如何适应?
14.水介质及其缺氧环境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能量耗散有什么影响?
15.盐碱地对植物有哪些不利影响?盐渍土植物对植物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应该整合的知识体系
1.将生态因子中的“非对等”和“主导”结合起来;
2.结合生态因素的综合性、不可替代性、互补性和适应性组合;
3.考虑生态因子的“限制”和“限制因子”;
4.各种生态因子随时间(年、日)和空间(经纬度、海拔、森林、水体)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什么特征?各种生态因素在这种变化中有什么关联?
5.水和温度是如何塑造生物的?为什么它们和它们的组合对生物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根据动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和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解释生物如何维持内部稳态(从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为什么稳态生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7.仔细分析本章的各类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
8.稳态、(非)稳态生物、恒温(变温)动物、宽温(窄温)动物和广适物种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部分种群生态学
知识框架:
数量(时间)、空间分布、质量、
人口的动态变化,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种群适应(生活史):大小、生长和发展、繁殖和扩散
种间关系和生态位
关键内容提示:
人口增长模型(密度相关);人口调节模式(假说);
生殖效应、亲本投入和生殖成本;生殖模式:一次和多次,寿命和生殖;
育种策略:K选择和R选择;R-C-S的生活历史风格;
生物性行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性别制度,婚姻制度;他感觉到了效果;性选择。
种内关系:密度效应-最终产量平衡法则,-3/2自疏法则;
种间关系:竞争和生态位,植物的防御作用;植物和食草动物的共同进化
名词或概念(注意内涵和外延,对应英文名词):
积木的生物密度和年龄结构高于植物建筑结构中净繁殖率的内在增长率。环境阻力和环境容量的有限增长率的瞬时增长率是最大连续产出。水华的时滞效应是赤潮生态入侵基因库的遗传漂移。配子选择的中性理论亲属选择群体选择性选择渐进群体。工业黑化适应辐射r-K连续体的社会水平。域父母利他行为协同进化生态位的异质性效应(异质性抑制效应)有利于互惠互利。
复习思考问题:
1.为什么种群是自然界中物种的基本单位和进化单位?
2.人口密度和分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人口的不同分布形式对人口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植物和动物在结构组成和生活特征上的特点,说明植物种群和动物种群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4.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有什么区别?如果研究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你认为两种生命表各有什么优缺点?
5.关键因子分析如何反映环境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6.比较分析人口增长的非密度约束指数增长模型(离散和连续)和密度约束增长模型(离散和连续)的建立条件和建模要求,以及每个模型有什么生态学意义。
7.比较分析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种群进化的特点。
8.自然选择根据选择的结果分为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9.物种的形成为什么要经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式和方式有哪些?
10.比较分析R选择和K选择的异同,并根据其特点说明生物保护中应采取的对策。
11.生态适应中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大多数植物选择雌雄同株的性别系统?
12.领地行为和社会阶级对生物体适应环境有什么积极意义?
13.根据Lotka-Volterra中间竞争模型,解释了竞争排斥和* * *存在的条件。
14.根据Tilman的ZNGI模型,解释了植物竞争的特点以及互斥和* * *存在的条件。
15.结合生态位和资源利用曲线解释资源供给、生态位范围和竞争的关系。
16.利用相关模型解释了动物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周期性数量波动。
17.植物对食草动物的适应机制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共同进化的?
18.寄生虫如何适应寄生生活?它们是如何共同进化的?
第四部分群落生态学
知识框架:
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种间关联
群落结构:生活型——垂直结构(片层;水平);水平结构(马赛克);外观;在季节性群落的交错区,边缘效应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竞争、干扰、空间异质性、迁入和迁出(岛屿生物效应)
群落动态:演替顶单位顶、多顶和顶模式。
波浪
影响演替的因素:内因改变了植物繁殖者、动物和活动的生物关系;内部环境变化;
外因:外部环境变化,人为干扰。
演替与生态恢复:群落环境的演替与变化,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
群落的分类和排序:分类-群落是自然单元,可以划分为分类单元。
排序——连续变化排序的原理和方法。
名词或概念(注意内涵和外延,对应英文名词):
群落交错带生物理论学派个人主义学派优势种建立群显著性(相对)多度、密度、盖度(比率)频率优势度重要值SDR生物多样性生活型谱和其他生活型线生态当量种垂直结构外貌层状季节边缘效应和资源种当量种彩票竞争麦克阿瑟平衡理论空间异质性演替初级演替次级演替集群系统植被地带性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潮间带
复习思考问题:
1.社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和人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社区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收敛适应,发散适应?它们分别产生怎样的生态现象?(结合人口部分)
3.什么是Raunkiaer频率定律?这是什么意思?
4.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层次?多样性描述常用的指标有哪些?什么因素决定了生物多样性?
5.比较分析层与层的生态含义和异同。
6.某一地区有代表性的叶片大小可以说明什么环境条件?为什么?
7.竞争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群落结构?
8.什么是空间异质性?它如何影响社区的结构?
9.什么因素决定了岛屿生物群落的结构?岛屿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什么启示?
10.物种丰富度模型解释了资源、生态位宽度、重叠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以及捕食和岛屿现象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1.什么是适度干涉理论?如何解释群落结构的形成(为什么干扰可以增加多样性)?
12.什么因素控制着群落演替的方向?单位顶理论、多重顶理论、顶型理论等演替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3、英美派和法瑞派在社区研究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4.小区分布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云南的植被类型那么多?
15,山地垂直带谱和纬向水平带谱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6.区分地球上各种植被类型的环境特征、主要群落特征和分布区域。
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探究:
1.综合描述群落中物种的质量和数量特征的参数(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这些参数如何反映群落的性质。
2.根据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云南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区?
3.了解物种组成特征与群落结构特征的关系。
4.交错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5.在一个区域随机放置几个生物可以形成一个生物群落吗?为什么?如何理解生物群落是经过一定历史过程的整体,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6.按照地理因素(三个方向)-水热配置-生物分布的思路,分析了世界植被分布的一般特征和群落特征。
7.按照地理因素(三个方向)-水热配置-生物分布的思路,中国植被分布的总体特征。
第五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
知识框架:
生态系统结构:三大功能群+无机环境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动态与调节:负反馈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生产(初级生产、次级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温度和湿度-纬度、经度和高度):森林(雨林、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草原和沙漠;水域(河流、湖泊、湿地和沼泽),(红树林、河口、海洋)
概念和名词(注意对应的英文名词,下同):
生态系统=生物地理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
食物网营养生态金塔的林德曼效率、生态效率和生态平衡
负反馈生态危机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物质潜在蒸发和蒸腾(PET) LAI矿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速率周转时间生物放大(放大)湿地,富营养化,赤潮
复习思考问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功能群是什么?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包括哪些生物群?它们是如何连接成一个功能整体的?
3.食物网有哪些类型?它们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有什么特点?
4.结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分析解释为什么一般营养级的数量限制在3到5。
5.温血动物和变温动物在二次生产上有什么区别?
6、生态平衡的水平取决于哪些因素?为什么水热分配较好的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7.初级生物量和产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在实践中有什么实用价值?
8.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初级生产?
9.什么是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预防?
10,确定初级产量的方法有哪些?它们被用于哪些生态系统?
11,举例说明二次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并根据这种模式分析农业生产中提高农副产品产量的可能途径。
12.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涉及哪些过程?分解的生物类型有哪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1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4,说明了食物网中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分析为什么复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更有效率。
15.能量是如何进入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平衡中起什么作用?
16.比较分析三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征,分析其如何受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
(*非生态学专业可以在教学中简单介绍,但生态学专业可以省略,在后续课程中系统学习)
内容框架:
景观结构,动态,动态
空间异质性(格局的形成和动态),等级结构,规模
模式、过程和规模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生物多样性(岛屿地理理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植被)、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自然保护区设计。
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尺度粒度尺度上下边缘效应元——种群内边缘物种的遥感GIS
主要问题:重点研究景观连通性、等级理论、斑块、基质和廊道。
第六部分是应用生态学。
(教学中可穿插相关理论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环境、资源、农业、人口
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生态工程)、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要求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关键内容提示:
生态系统的价值,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价值(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生态系统的目标。
全球变化的原因及其研究的意义;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减缓变暖的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成因及保护意义;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单个小或几个小;SLOSS)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耗尽资源的最佳利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人口、农业和环境保护);
受损生态系统及其恢复措施;(生态工程);
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生态规划的特点和原则;生态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基本概念(注意内涵和外延,对应英文名词):
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原位保护、迁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规划、环境容量、生态适宜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臭氧洞、烟雾事件、光化学雾、酸雨、悬浮河流、水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健康、生态管理;生态农业,农业生态学,
复习思考问题:
1.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环境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什么?他们在世界、中国、云南都有什么特点?
3.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雾、酸雨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
4.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生态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
5.中国的能源消费有什么特点?造成了哪些问题?如何预防?
6.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
7.农业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中国的社会条件需要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
8.生态农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在我国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
9.人口过剩如何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国人口控制对策的两个方面是什么?如何从人口生态学的角度理解我国目前的人口控制对策?
9.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如何认识生态服务的价值?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价值?
10.最大持续产量对指导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什么指导意义?
11.如何根据特点和生态学原理防治病虫害?
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从人类生存发展对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2从生态系统平衡水平的决定因素,可以深刻理解人类是如何影响生态平衡的。
3.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理解资源与环境的统一性。
4.基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在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平衡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理解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