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我在医学的道路上走了十几年。刚入这个坑的时候,有心理准备,也实现了理想,所以所谓的努力就打了折扣。和题目一样,我在高中就有了当医生的意愿,也对医学生和医生的生活有了简单的了解。有人告诉我这很难,但我很天真。一个满腔热血的好青年呢?我以为这么多人能忍受这种艰苦的工作。为什么不呢?我以为我还能吃苦。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入了坑。一进医院就深似海,从此就是路人。我的医学院是211,宿舍六个人。在大学之前,我是一个勤奋的女孩。此外,还有很多临床医学课程。周末会留出一天时间自习,有时还会被老师安排做实验。一开始是因为高中学习的惯性,后来变成了习惯。我感觉很好。要记的知识点很多,不花点时间我这门课就挂了。还记得大一大二的系统解剖课和局部解剖课。因为解剖实验室有限,老师无语,我要承担两个年度班的教学。我的组安排在周六早上和周三晚上,经常实验完就洗洗睡,或者直接去食堂做饭。当你真正从学习态度科学的角度看解剖学的时候,你不会害怕,也不会影响吃肉的哈哈哈,但是福尔马林的味道太刺激了。去看了高中同学,学了其他专业。我觉得他们的懒散令人痛苦。我们一周上课五天,每天最多八节课,上午四节,下午四节,平均一周30节课,不包括选修课。实验课也很多,但是没有多少外行人有兴趣用牛蛙、白鼠、兔子做实验。不是每个周末都要留出一天自习。没课的时间是自由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来支配时间。大四前的三年,最累的就是期末复习,知识点很多。可以说是从早到晚都在复习,晚了教室就没地方了。通常要花五分钟才能找到吃饭的座位。其他时间可以玩玩,约会,勤工俭学,谈恋爱,打打游戏,合理利用时间,充分享受这几年精彩的大学生活。五年制大学课程每年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大一新生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什么不上临床课?”都是打基础的——化学物理高级英语解剖学。大二大三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可能学过假诊所”。即使你开始学习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胚胎形成等。,还有人问感冒了怎么办,你只会说“多喝热水”。高三的时候终于学会了校内外妇孺传,终于感受到了半个准博士的荣耀。那时候的我充满了热情和努力,但并不觉得累。如果你是学医的,准备读研吧。我最喜欢睡在床上,但是当我成为一名医生后,我不想呆在床上。我早上八点交班,不能迟到。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每四五天上一次夜班。轮到你值班的时候,你就得值班。轮不到你值班的时候,你得上一节普通课。所谓普通班,就是八点交班,查房,开医嘱,接诊新病人,谈话,报名手术...中午和晚上别人不在的时候你也休息(但是要加班)。所以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基本都是他们照顾我。医学生在校学习应该叫“充实”。去门诊就叫“辛苦”。有时候难免会觉得“累”。为了坚持下去,你需要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你需要冷静。学医又苦又累,最难的是时间长。同龄的人先后结婚,有车有房,事业有成,光鲜亮丽。也许你还在读书,还在为今天实验建模的失败而沮丧,还在为患者家属的刁难而苦恼,还在为主任的训斥而否定自己,还在为当今国家的医疗环境而无奈,还在为临床的工作而不知所措。你会特别迷茫,特别不确定这种坚持是否正确,但我还是想告诉你,一切只是慢慢来,沉住气。那一天,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特别感激自己。但你不会想再经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