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38+

1.评论:这是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逻辑入门书。作者幽默风趣,善于将枯燥的知识蕴含在生动的事例中。内容包括逻辑、三段论、论证和悖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一句话推荐:适合谁看?

适合对逻辑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批判性思维的人。

3.总体评价: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设计思路清晰。严格来说并不通用,从头到脚都是教科书的味道。阅读体验是一门需要动脑的选修课。其实作者本人也是北大的老师,真的有逻辑学选修课。这本书是这门课的教材。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每个讲座都有自己的主题。基本上开头提到的问题都可以简单的讨论清楚。是不是很像按照提问、定义、发展史、定理与讨论、小题目、未来发展的套路来上课?即使是教科书也避免不了纯知识性的内容。这本书的一个优点就是用恰当的案例和历史故事以及平易近人的语言来中和这种“枯燥”的知识密度。所以,即使在上课和思维上,也更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老师教得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我的生活和科研有关,培养一些逻辑思维是有益无害的。我看完《简明逻辑》后,觉得很多东西写得太简单了,就去听了《逻辑十五讲》。现在觉得自己很幸运。这本书值得我去读,现在终于对逻辑本身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本书有两个最重要的部分。一个是作者对归纳法的论述。归纳是自然科学的胜利,却是哲学的耻辱。的确,从逻辑上讲,归纳法的结论总是有可能是真的,所以归纳法是一种冒险,但归纳法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毕竟是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唯一认知策略,是人类经验的自然总结。第二部分是关于论证、谬误、悖论,会对批判性思维有帮助(书中也提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发展与逻辑的关系,这大概是一般批判性思维书籍不会告诉你的);另外里面提到了很多著名的悖论,都很有意思。

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需要主动思考,尤其是书的前半部分。其次,很难推理出关于证明上帝不存在的部分真的很有趣,你得自己去证明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其实后半部分不需要死记硬背设计的定理,简单看一下广义模态就够了,后面读起来更容易。书的设计装帧是很朴素的教科书风格,面值很普通。看到这种书画来画去是必然的,所以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