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坦白说,我对本科学校并不满意,所以对考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其他同学只把考研作为一种备选的时候,我在大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把自己变成了考研机器。大三暑假,我挤进Xi交通大学的体育馆去听任汝芬的政治辅导。大四上学期,我用各种“不近人情”的考研格言鼓励自己。我每天都和同学在图书馆度过,啃了几十套毕进贤的英语模拟试卷。那年元旦,我起了个大早,去了离学校几公里的长安大学,听研究生政治最后的冲刺班。用省下的300块生活费,我成了一个考研论坛的付费会员,从中捕捉到的报考信息很少。就是在这种焦虑和惶恐的状态下,我走进了考研室。
可能是因为我太紧张了。第一天英语和政治考试结束后,我忐忑不安,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失眠。高考的时候,我还懵着,晚熟着,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场“决定人生航向”的考试的意义;到了考研的时候,我为了改变学习背景,为了完成去北京,去陕西以外的“远方”读书的未竟心愿,给自己套上了太多的思想枷锁。考研第一天的后一天晚上,听着室友安静而有节奏的鼾声,一直盯到天亮。最后是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结束。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走出考场,Xi安飘着的雪花落在我干涩的眼睛上的感觉。?
考试结束后,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寒假。但是我有一段时间心情很好。很快,我就查出了我的初试成绩:我错过了18分,没有进入面试线。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在键盘上敲击出我的心路历程,这个结果对那些年的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清楚的记得11年前2月的那一天,我坐在显示分数的电脑屏幕前,一瞬间恍惚,问自己查分数的网站是不是错了,不然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英语怎么会得56分?然而,这是事实。?
从此,我在找工作、被打击、克服心理落差的混乱中度过了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
不愿意考研,对进入职场的恐惧和退缩,让我很快决定再考一次。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不工作,在高校周边租房全日制考研”的大规模群体。我只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和那些高考复读几年的人比起来,这算什么??
还好第二次考研,脑子比第一次好多了。我全面评估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调整了目标,我就想,我再试试,如果不行,我就去上班。抱着这样轻松的心态,我毫无悬念的考上了一个985院校的公费研究生。
关于考研,我很感激,因为这是一个自我证明,自我提升,自我选择的好机会。如果说高考是一次有序上车,被老师和家长护送的经历,那么考研就是一次自助游。从选学校、选专业到选导师,一切都得自己决定。而且在备考的过程中,没有模拟考试,没有像保姆一样有说服力的老师的监督和制约。备考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一种非常“孤独”的校园时尚,不容易。?
对于很多参加2017考研的同学来说,不可能说祝大家成功;因为,结果公布后,难免几家欢喜几家愁。只是祝愿大家都能从考研的经历中提升自己,把考研不仅仅当成一场考试,而是当成一个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