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一个重要,三个准备,五个细节?
本文提出了考研“一、三、五”的复习思路,分别是一个重要、三个准备、五个细节。各位,请入座,听金翅一一讲解。
首先,一个重要的
不管大家考研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考上。一种重要的是考上的世界观的形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了我们的方法论。
有同学说,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每个人的考研都是要考上的。但是有些同学很容易迷失在如何择校、选专业、复习这些问题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1.如何选择学校
在交流中认识了很多同学。没上名校,也没考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了解这个学校的招生要求。一开始Wing也想过考北大地球物理,于是复习了2~3个月。后来看招生目录,考研只有16个名额,免试率70-80%,小方向只有两个。所以,权衡之下,我放弃了北大,幸运地留在了我深爱的母校。所以,我们不要做飞蛾扑火的事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情况,胜算比较大的学校,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
2.如何选择专业
本文仅针对跨专业考试的同学。有同学说我虽然考的是跨专业的,但是我对报考的专业很有热情和兴趣,一定会学好的。话分两头,哪个研究生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你有什么优势让导师选择你而不是跨专业考试的考生?仅仅说对自己报考的专业感兴趣,并不是赢得老师好感的筹码。有些学校的录取规则排斥跨专业考试的学生,尤其是文理类专业,跨度很大。所以要想跨专业考,首先要了解专业是否有跨专业考的要求。
3.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考研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不仅有总分线,还有单分线。这也使得考研的复习和中考、高考的复习不太一样。我在论坛的三年里,见过太多总分380+英语不及格的“烈士”。所以考研复习的大思路是攻短板,哪科弱就复习哪科。但是当我遇到一些对自己的专业课了如指掌,历年来一支笔就能写出答案的同学,却还在拼命的背专业课,有些得不偿失。
二,三准备
一万个人的心里有一万个理由去考研。有的可能是为了学业,有的可能是为了避免就业,有的可能是随波逐流。大家都考,我也考。不管是什么原因,你已经选择了,决定了,并且已经上路了。无论初中、中考、高考,都是一天一天的上课准备,早自习、晚自习、六天加班学习冲刺。纵观从小到大的各种选拔考试,只有考研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尽力而为。这还得给他好好准备,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本说。考研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考研信息类
考研信息包括考研的大致时间流程,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报名注意事项,专业目录,导师名录,初试复试的考试科目,复试规则,复试流程,录取规则,历年分数线等等。这也是申请学校首先要收集的信息,而不是历年的题。只有从宏观上了解学校的情况,才能从微观上探究。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
案例一:某校在网上报名调研招聘时,刊登了一则网报通知,上面明确写着“在备注1的位置填写报考导师姓名”。结果有个同学报名的时候没写,到了复试的时候也不知道联系哪个导师,复试也是一塌糊涂。虽然最后录取了,但是转到了学校其他导师那里,考生自己也不是太满意。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招生简章和公文一定要看好,不能扫一眼。
案例二:某校三矿专业初试科目为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即考试时发三张试卷,你可以在三个你擅长的科目中选择一个作答。但复试时规定根据具体专业只能回答三类论文中的一类。有个同学初试得了高分,但他以为是复试三科之一。结果他要考的科目根本没准备。复试一塌糊涂,可惜他初试成绩没了。
案例三:某校某专业录取了一个跨专业考试的考生,但是初试后得知有很多同学报考了同一个导师,而且分数都很高。同时,她也收到了B转校的复试通知。巧合的是,这两所学校的复试时间完全一样,所以你只能选择其中一所。有30%的机会被A校录取,有80%的机会被B校录取。经过慎重考虑,我选择参加了B校的复试,如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开弓之前没有转箭,断了就断了。
有同学说,我想考清华北大,我想考985,我想考211,或者我不想考一本,我不想考二本给的调剂。这真的没必要。Wing这三年遇到太多这样的学生了。事后很后悔的告诉我,如果当时选择了调剂,马上就要毕业了。一遍遍准备考研是什么感觉?机会只有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再来说说过去。上学的最终目的是工作。拥有研究生学历会给你的就业增加一些筹码——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至于名校和非名校的区别,只是量变而已。工作多年,当你告诉同事我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时候,就像说我中考数学满分一样苍白。执着于死路一条的同学们要好好想想了。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