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事实上,虽然我住在中国的马哲,但还是有一些好书。既然你说你想去看看外国,那我就先给你介绍几个:

罗素: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独特的哲学史。强烈推荐看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言,里面解释了罗素的哲学。太棒了。

Tiley版本的《西方哲学史》据说曾被老北大用作教材。绝对经典,但是枯燥,这是它的主要特点。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书。有一些风格不当,关键人物的思想往往很难区分伦理、生理、逻辑、玄学等等,蒂利自己也提到过。我怀疑蒂莉的书是从原著里一点一点挖出来的,写得不好,很“客观”。这也有好处。谈论思想人物之间的过渡是很有技巧的。Vendel的课版很好,哲学史印象很深刻。对考研的帮助是潜在的。

Stumpp版的《西方哲学史》是我见过的最适合考研的书,很有哲理,也和考试重点紧密相关。但是现代部分太简短了。作者:[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作者詹姆斯·菲泽尔,丁三东、张传友、邓晓芒等译。邓晓芒学校。邓晓芒的序言。他说,这本书的特点是:第一,在时间跨度上,从古希腊一直讲到当代哲学,比如罗蒂;第二,表达清晰明了,他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整体特征来描述。我看了古希腊哲学的部分,写的真的很好,就像一个朋友坐在你旁边,有条不紊,悠然自得的给你讲解。各位同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看看这本美国人新写的哲学史,应该比蒂埃里的好。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德国唯心主义(即德国古典哲学)的介绍不够,只强调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而忽略了他们。20世纪哲学的介绍也比较薄弱。

人大也读过牛津版的《西方哲学史》,毫无意义。还不如不看。外国人的哲学史估计很多,但中世纪哲学部分还是挺详细的。

虽然你不喜欢中国的西方哲学书,但我想告诉你两件简单的事:

第一本是南开大学出版的《欧洲哲学史》,泰格主编,两卷本。这套教材是上世纪80年代写的,我觉得明显过时了,思想影响很重。这套书的优点是通俗易懂,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和概念解释清楚。这是我第一次看哲学史,我觉得这本书作为入门还是挺不错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书中康德哲学的部分比较薄弱,可能受到当时学术研究条件的限制。它的康德哲学主要以《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为主,很多问题都没有提到,而且我觉得有些地方有误解。这本书有修订版,但我没看过。

二是苗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这套书是90年代出版的,由人大的大师们编的。我想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匆匆忙忙编的,因为有些地方读起来感觉很吃力,甚至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不过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既广又深。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那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几年才有的,所以第一个好处就是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基本都是讲哲学的,哲学以外的东西相对少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也很广很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部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买的只是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我只买了第一卷,第二卷的康德和黑格尔部分只有我的朋友抄袭。这套书看起来巨大吓人,但其实每一页都比较大,内容和其他书差别不大。这套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还包括了第二卷的一部分现代西方哲学。但是看德国古典哲学就够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看刘的书。整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现在还在用,说明这套书写得挺好的。看完了,是真的,文字条理清晰,各种理论和概念的解释也相当清晰。

刘,这个。这本书已经再版很多次了。好像所有考现代西方哲学的人都用这本书做参考书。这本书的质量无可指责。这本书很厚,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它集合了很多人的力量,所以很多章节都很扎实。所以,这本书一定要认真读,仔细看,努力理解书中的一切。但是由于很多人的努力,我觉得有些章节比较薄弱,有些章节不够清晰,让人读起来,有时候你会觉得不到位。比如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这两个重要的城市,这两章都写得不好,而且因为他们的哲学没有那么好把握,我觉得光看这本书是理解不了的,只好找别的书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