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三个励志故事

引言:人要有伟大的欲望,还要有实现这种欲望的技巧和毅力。-柏拉图!我整理了3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我要无臂飞向杨佩,女,汉族,出生于1990,身体残疾,陕西省XX县人。9岁时,他被高压电击。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现在小杨佩和她妈妈去北京工作了。她一直有一个愿望。等她有了一笔钱之后,她会继续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希望以后能有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陕西省XX市XX县兴隆镇孟茜街村的杨佩,有很多不安分的因素。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高压线杆的斜拉索。9岁那年,有一天午饭后去上学,她习惯用手拉斜拉索,没想到斜拉索已经松了,撞到了高压线。

命运瞬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截肢,对于还没有开始辉煌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荒废,生命的缺失。

从那以后,家庭变得更加困难,父母不得不另作安排:父亲在家陪弟弟,母亲带她出去打工挣钱。没有双手,生活都难以自理,更别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慢慢练习用脚代替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脚。但是现实太残酷了。没有单位愿意接收没有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

杨佩非常清楚,残疾人必须自力更生,充满自信,才能自立。自我提升需要自己的技能。没有专业知识,一个人找不到工作。即使有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己的条件找一个合适的专业,然后好好学习,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凑钱,她的梦想是攒够钱完成学业,让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个残疾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没有双臂的艺术家和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他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他能在逆境中生存。她平凡,像路边的一棵小草一样平凡,默默无闻;她是非凡的,她能在逆境中追求精神升华,甚至乞求,为了飞翔。

特别香的苹果。他是天生的矮子,身高只有100 cm。

1962 65438+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有给家人带来喜悦,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阴影,家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因为他患有一种罕见的“成骨不全症”,这个患者体内的钙无法固定在骨头上,所以骨头像玻璃一样脆弱,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琴。受家庭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七岁时,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了入迷的地步。他问父亲他也想要一架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对于一个手脚不灵的人来说,学钢琴并不容易。每次他都要靠别人扶着他才能上下琴座。有一次,他爸爸刚把他抱到座位上,临时出去了。他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骨折了。

他心疼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反正他不同意,就决定弹钢琴了。无奈之下,父亲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钢琴上安装一个特殊的助力装置,让他的脚更容易移动软踏板。即便如此,他在练琴的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意外,以至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不管怎样,他以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一练就是五年。

在他13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得知一个剧团急需一个小丑和配角,觉得他很合适,就把他送走了。剧团里有个小号手叫布鲁内特。和他合作几次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特别的悟性,推荐他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人的精心培养下,15岁,发行了第一张专辑《闪电侠》。优美的音乐震撼人心,在法国音乐界引起轰动,使他一夜之间成为“超级巨星”。

当他第一次公开表演时,他站在离观众最近的舞台前三分钟。最后,他笑着问:“看够了吗?”观众会心一笑后,开始表演。听了他的表演后,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惊了。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来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让他们看够了,才能认真听我的表演,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他忘记了四肢骨折带来的痛苦,变得精力充沛,情绪高昂。仍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他坚持把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举办180多场独奏音乐会。有时候,超负荷的训练甚至把他的指骨都压断了,所以他没有犹豫。他钢琴弹得越好,他就越有名。1987年,他又发行了一张专辑《音乐》,这张专辑成为他音乐之旅的决定性转折点,让他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布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音乐名城。我所到之处,都有赞美之声。此时,大家已经不再好奇他那诡异的身影,而是带着敬佩的目光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也有起有落。自《音乐》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陷入低谷,他甚至因为焦虑而晕倒在一家酒吧的台阶上。醒来后,他说:“我的骨头好脆弱,但这次我一点也不疼。”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每天坚持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事业迎来了辉煌时刻,不仅签下了新的唱片公司,还出了越来越好的唱片,大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位法国爵士音乐家格拉贝蒂合作,唱片销量突破65438+万。

曾经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引用了一位哲学家的话:“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利也有弊。有些人有大缺陷,就是上天对它的香味特别偏爱,而我就是那个特别香的苹果。”

1999 65438+10月,他在纽约死于肺炎,享年36岁。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很高,我就很矮,很完整!”

他就是法国人贝齐·齐阿尼(Betsy ziani),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挑战,克服巨大生理障碍,弹奏出世界上最美音乐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吴姚俊,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1996 65438+10月25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验项目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个平头、墨镜、面容清瘦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他面前是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和一根发黑的拐杖。

这里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一向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拄着拐杖为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中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博士后吴。

出生七个月后,一场疾病夺走了吴健康的腿。童年的不幸和孤独,也在少年的心底深深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33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新的生命打破了江苏省XX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宁静。小姚俊到了七个月,有一天他突然哭了。医生诊断为脑膜炎(后确认为误诊),最后确诊为小儿麻痹症。看着还在襁褓中需要喂养的残疾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他的儿子以后该怎么走?八岁的时候,我到了上学的年龄。老乡们唱着《朗读郎》蹦蹦跳跳去上学,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姚俊撕扯着床上的衣服,哭着说他要去上学。阅读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他们从来没想过送儿子上学吗?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书的声音很大。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脖子,靠在窗台上向教室里探头。他紧紧地盯着教室里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单词或一个问题。他没有书和墨水,只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身体,用脑子背黑板上的内容。铃声一响,他重重地摔在台阶上。终于,在一个下雨天,这个残疾的孩子,浑身是泥,脸上挂着泪水和汗水,在没有告诉父母的情况下,敢于打开教室的门,砰的一声跪下:“老师,请接受我,我要学习!”倔强的小姚俊用一种不可磨灭的学习欲望感染了学校里所有整天为他担心的老师和他的父母。学校破例录取了这个拄着拐杖的特殊学生。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不幸而怜悯他。由于长时间拄着拐杖走路,小姚俊娇嫩的腋窝磨得又肿又肿。钻心的疼痛,再也无法用单一的拐杖支撑身体重心。为了学习,不耽误每天的课,他干脆丢下拐杖,自己爬着去上学。路上的碎石一次又一次划伤了他的膝盖和手肘。一天,当伤痕累累的吴爬进教室时,学校的水泥地上留下了一条几米长的血路!在小每学期的家庭报告中,每年都会记录“三好学生”的标记。1 9 7 6年9月,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成为全乡唯一的秀才。在初中的三年里,吴不仅自学了高中的所有课程,还学习了大学数学中的一些课程。在业余时间,他学习了英语、俄语和德语,并自学了计算机应用技术。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天赋异禀、意志坚强的孩子。

初中毕业后,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无锡一所中专。也许这是世俗的偏见。吴拖着一条断了的腿,终于没能跨过校门,但他始终没有放下他心爱的书。1 9 8 1年,信心满满的吴走进高考考场,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 0多分的成绩被南京某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也是因为身体原因,再次被拒。这一刻,他明白了,命运是不可预测的,不可预知的,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命运才能低头。

1982早春,吴成了代课老师。吴有很好的化学知识,自学了很多化工技术。于是,1 9 8 5年夏天,他临危不乱,休学到农村有机化工厂当技术员。到厂不久,他发现产品因为技术含量低,市场小,积压严重,工厂连年亏损。他建议转产,整天拄着拐杖坚守生产一线,和工人一起解决技术问题。由于质量好,产品适销对路,该厂不到半年就盈利近20万元。随后,吴升任技术科长,后担任技术副总监。1 9 8 8年冬天,吴在镇江出差时,偶然在《光明日报》上发现一条消息:1 9 8 9年,全国将招收一批大学同等学历的研究生。这消息使他成为一个珍宝。此时距离考研只有两个月了。为了不影响宿舍同事休息,他每天晚上等别人睡觉,拿着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复习资料躲在厕所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努力学习。因为光线太暗,为了离光线近一点,他搬了两条板凳叠在一起,自己在高处看书。

最后,一辆绿色的邮车把招生办的信送到了他刚从车间出来的油腻腻的手里。打开信,他惊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自学考试成绩竟然获得了这个考区的第一名。随后,宁夏大学给他发了去银川参加复试的通知。没有耽搁,吴简单收拾了一些生活用品,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银川进行复试。他很兴奋,结果顺利通过。回到江苏老家,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时学校来了信:因为他是一条腿的残疾人,户口在农村,不能录取。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晕倒。命运多舛的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

在求学的道路上,两次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吴的坚强意志,反而更加触动了他的求学热情。他不相信悲剧总是这样重演。吴开始向请愿。穿过北京西单狭长的老胡同,国家教委的吴用一根拐杖和一条腿向人们讲述了求学路上的艰辛,向人们展示了那条断腿的曲折和感人经历。教委相关领导深受感动。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吴最终被宁夏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于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青年,靠自学考上了研究生,走上了大学的讲坛。

1992年7月,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吴在阔别三年后回到家乡江苏镇江,走上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讲台。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爬到四楼给学生上课。一天两节课,一般健康的老师都会觉得口渴,很辛苦。而吴每天都要拖着一条断了的腿从楼下走向三尺讲台。这里面蕴含着怎样的执着和付出!大学生们深深敬佩这位残疾而坚毅的老师。在一次学校的毕业典礼上,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给他这样的评价:“吴老师身残志坚,顽强的意志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影响了我们。”他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成为大学老师后,吴自学的习惯一直没有丢掉。在艰难的寻找中,他渐渐迷上了计算机图像处理,萌生了报考本专业博士生的想法。

博士生的考试科目大部分没有学过,但是复习时间只有三个月。同时,他一个人负责9 0多人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够繁重,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从苦海中挣扎出来的吴,知道山中有“老虎”,他偏爱“老虎”山。炎炎夏日,江南蚊子多。为了专心学习,戴

穿着裤子和衬衫,认真备课,然后自学,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结果,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还顺利参加了博士考试。

1993 12 17,一份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吴的手里——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4系录取为博士生。

在南大的两年多时间里,吴的学术道路几经转折,从硕士生的数学专业到博士生的“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这意味着他将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掌握本专业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的1 0年的学习知识。博士期间,由于研究课题的需要,先后转行控制理论、智能结构、计算机仿真、力学、复合材料、现代非线性前沿科学、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等多个学术领域,自学了3 0多门课程,撰写了1 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强度自适应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和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天道酬勤。在全班4 7名博士生中,吴是唯一一个提前半年走上答辩台的人。

1996 165438+10月初,吴如愿以偿,将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振动与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博士毕业前夕,深圳一家公司开出月薪8 0 0 0元“招聘”他。用他自己的话说,在XX市珠江路的电脑一条街上找一家电脑公司,一个月拿个一两千块钱,应该没问题,但是吴放弃了这些机会。当记者问他为什么留在严峻的学术界时,吴回答说:“我们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如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它的进步会快很多。国家把我们培养到这个地步,我应该承包一些责任田。”野心永存,野心越来越强。拄着拐杖的吴站在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又开始了艰难的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