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

读了二本本科,大三四月份有了考研的想法。7月暑假正式开始全天复习,最后考上了一个志愿南京大学。根本没考虑找工作,因为不知道找什么工作,不知道不考研怎么办...简而言之,我比你更困惑。

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说,大学前两年半我真的不重视学习,逃课也没几个人能跟我比。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把学习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其他有价值的方面。每天都在徘徊,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刷了很多无聊的泡沫电视剧,两年英语不及格。更可笑的是,我有半个学期没上过专业课。期末考试不是以考试的形式,而是以写小论文的形式。我什么都知道,一般没有人会不及格。结果,我和我在我们班。读研后,我一直认为,利用这段时间打打游戏(也是一门手艺),学一门才艺,学一门语言,或者干脆健身减肥,对我都有好处。结果我什么都没做,青春就这么浪费了。

总之就是那种你没玩好,没学好的那种。如果你看到这个回答,证明你在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不像我,大三之前不知道考研是什么。

大三下学期,老师邀请考上研究生的学姐回来分享我们的经验。那天我还是想逃课。还好室友拉着我。这是上帝的旨意。突然觉得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大学期间第一次有了目标。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决定考研。你打算考什么学校?当时在想高中的梦想——厦大,于是上网找了关于厦大考研经历的帖子。帖子很少,给我的感觉很模糊,有点犹豫不决。然后我去搜索专业课的题目,看到还是有填空题。我想,算了吧,因为我真的不喜欢背诵,而且我觉得厦门真的太远了。综合比较,我觉得有点害怕。后来和那天做报告的学长聊了聊,发现应该可以步他的后尘,报考南大。

当时辅导员知道我要考研,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委婉的劝我悬崖勒马,换一个本省的,更适合我。

我天真而坚定地说:上次不是有个学长考上了吗?

辅导员没有再说话,只是依稀记得他说过,这个层次的学校不是给我们这种本科生的.....偶尔听到同学们议论说XXX要报南大之类的。这些问题对我没有影响。他们说了他们说的,我测试了我说的,但是我没有听到。

就像心理学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身边反对的声音越多,我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就越强。我决定把这个目标藏在心里,连父母都不知道我要考研,因为我不想张扬自己没考好,这更加坚定了父母对我“学习不好”的刻板印象。

直到初试成绩公布,他们才知道:哦,原来我女儿今年在准备考研?

我之前的描述可能表现出一种盲目的热情,会让人觉得考研完了!“,其实不是的。我确信这所学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身边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因为错误的择校,他们走上了二战或者调剂的艰难道路。虽然最后考上了,但是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成本太大了。

当时和我一起参加复试的女生在复试中被淘汰,我印象很深。她毅然选择了二战,第二年进入复试,依然没有。第三年,我选择参加广东某校的985考试,我被录取了。我更觉得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适合不同学校的风格,每个学校对学生都有偏好。适合别人的学校不一定适合我们。所以一定要通过调查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和录取的学长、信得过的老师沟通,确定“合适的院校”。

因为我本科学校水平一般,地处小城市,当时没有考虑就业的问题,自己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按照当时的水平,我大概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本科学校非常支持我们考研,也为考研的同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非常感谢能远道而来。因为读研后我真的成长了很多,有人问我,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会选择考研吗?我一秒钟都不会犹豫,因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去考。

最后,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工作。也许你工作后想考研。可以先试试。

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就考研。考研之后,你会恍然大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的:只有一开始很狭隘,才能理解人。几行十步之后,豁然开朗。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自己起点高,这种描述可能夸大了考研的作用。恭喜你,你不是这次讨论的对象。